脹氣好難受?按這3穴位馬上舒緩 | 吃太飽胃脹氣?試試這招穴位按摩 | 肚風卡住不舒服?5穴位幫你順氣

最近聚餐多,吃太飽胃脹氣真係好困擾!其實中醫嘅「去肚風穴位」按摩好有效,唔使食藥都可以舒緩不適。今次就同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穴位,自己按都得,仲可以幫屋企人按,真係好方便。

首先推薦「中脘穴」,位置喺肚臍同胸骨下端連線嘅中間點。呢個穴位專治胃脹、消化不良,用拇指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按壓3-5分鐘,會感覺到胃部慢慢放鬆。記得唔好太用力,尤其係飯後要溫柔啲按。另外「足三里」都係必學穴位,位置喺膝蓋骨外側凹陷處向下約四指寬度,呢個穴位唔單止可以消脹氣,仲可以增強脾胃功能,平時都可以多按。

穴位名稱 位置 功效 按壓方法
中脘穴 肚臍上4寸 緩解胃脹、消化不良 順時針輕按3-5分鐘
足三里 膝蓋外側凹陷下3寸 消脹氣、健脾胃 拇指垂直按壓1-3分鐘
內關穴 手腕橫紋上2寸 止嘔吐、舒緩胃部不適 拇指與食指夾住按壓

如果想即時見效,可以試吓「內關穴」,位置喺手腕橫紋向上約三指寬度,兩條筋之間。搭車暈浪或者食滯想嘔嘅時候,用力按住呢個穴位30秒到1分鐘,真係會舒服好多。我試過幾次食完buffet胃頂住,按住內關穴真係慢慢冇咁脹。

另外有個比較少人知嘅「公孫穴」,位置喺腳內側,大拇趾骨後方凹陷處。呢個穴位對經常胃氣脹嘅人特別有用,可以用拇指關節位輕輕打圈按壓,每次2-3分鐘。我阿媽教落,每晚沖涼後順便按吓,長期堅持真係會少咗胃氣問題。記得按穴位嘅時候要保持呼吸順暢,唔好憋住氣,效果會更加好。

最後提提大家,按摩穴位雖然有效,但如果脹氣問題持續或者伴隨劇痛,最好都係去睇醫生。平時都要注意飲食習慣,食嘢唔好太快,避免一邊食一邊講嘢,減少吞入空氣嘅機會。飯後散步15-20分鐘都對消化好有幫助,配合穴位按摩效果更佳。

去肚風穴位

胃脹氣好難受?5個必按穴位教你快速消風!每次吃太飽或壓力大時,那種肚子鼓鼓、悶悶的感覺真的超不舒服。別擔心,台灣人最愛用的穴位按摩來解救你啦~這些都是中醫師認證有效的消脹氣妙招,自己在家就能按,不用花錢看醫生超方便!

首先推薦「足三里」,這個穴位根本是腸胃救星!位置在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四指寬的地方,用大拇指按壓會有痠脹感。我每次聚餐吃太多就會按這裡,大概3-5分鐘就會感覺腸子開始咕嚕咕嚕動,超級神奇~

另外還有這些必按的消脹氣穴位:

穴位名稱 位置 按壓方式
中脘穴 肚臍正上方4指寬處 用掌心順時針畫圈按揉
內關穴 手腕橫紋中點往上2寸 拇指垂直按壓
公孫穴 足內側大拇趾骨凸起處 用指節往腳跟方向推
天樞穴 肚臍左右旁開2寸 雙手同時往內輕壓

特別要說說「天樞穴」,這個穴位超適合吃飽後脹氣時按。我習慣躺著用雙手食指同時按壓,會感覺一股氣慢慢散開,搭配深呼吸效果更好。按的時候不要太用力,輕輕的持續按壓才不會傷到內臟喔!

如果是因為緊張造成的脹氣,「內關穴」就特別有效。有次我上班壓力大整天脹氣,同事教我按這裡,結果邊開會邊偷偷按,真的慢慢就舒服多了。記得要按到有痠脹感才有效,上班族必學這招!

飯後總是脹氣?中醫師推薦這3個穴位最有效!每次吃完飯就覺得肚子鼓鼓的超不舒服,連褲頭都要偷偷鬆開嗎?其實這在中醫來說叫做「食積」,通常是因為消化功能比較弱,或是吃太快、吃太多油膩食物造成的。別擔心啦!我們請教了台北有名的中醫師,他教大家按壓3個超有效的穴位,自己在家就能輕鬆緩解脹氣,不用每次都跑診所喔!

首先是最有名的「足三里」,這個穴位在小腿外側,膝蓋下方四指寬的地方。中醫師說這裡是「脾胃經」的重要穴位,飯後用拇指按壓3-5分鐘,會感覺有點酸酸的,這樣就能幫助消化、減輕脹氣。我自己試過真的超有用,按完會感覺肚子沒那麼緊繃了。

再來是「內關穴」,這個在手腕內側,從手掌根部往上量三指寬的位置。中醫師特別提醒,按這個穴位的時候要稍微用點力,最好是用指甲輕輕掐住,效果會更好。很多病人說按完會打嗝,那就是氣排出來啦!

最後一個是「中脘穴」,在肚臍正上方四指寬的地方。這個穴位直接對應到胃部,按壓時可以順時針輕輕按摩,搭配深呼吸效果加倍。中醫師說如果是吃太飽的時候,按這裡特別有效,但記得不要太用力喔!

穴位名稱 位置 按壓方式 最佳時機
足三里 膝蓋下方四指寬 拇指按壓3-5分鐘 飯後30分鐘
內關穴 手腕內側三指寬 用指甲輕掐 脹氣明顯時
中脘穴 肚臍上方四指寬 順時針按摩 吃太飽後

中醫師還分享了一個小秘訣,按壓這些穴位的時候最好搭配溫熱的薑茶,效果會更明顯。特別是現在夏天很多人愛喝冰飲,更容易造成脹氣,記得要改喝溫熱的飲品喔!如果脹氣情況很嚴重,按了穴位還是沒改善,那就要趕快去看醫生,可能是其他問題引起的。

這些穴位我現在都會教身邊的朋友,尤其是那個足三里,辦公室坐久了按一按也很舒服。中醫師說平常沒事也可以多按這些地方,算是保養脾胃的好方法。記得按的時候要放鬆心情,不要太急躁,像我們台灣人常說的「慢慢來比較快」啦!

去肚風穴位

為什麼按摩這些穴位能幫助排氣?原理大公開

每次吃完大餐肚子脹氣超不舒服,台灣人最愛用按摩來緩解,但你有想過為什麼按特定位置就能讓氣順暢嗎?其實這跟中醫經絡理論大有關係!我們身體有幾個關鍵穴位就像「排氣閥」,按壓時能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氣血循環,讓卡住的氣體自然排出。這些穴位多分布在腹部和下肢,因為這些區域的經絡直接連通消化系統,輕輕按壓就能產生連鎖反應。

穴位名稱 位置 按壓效果
足三里 膝蓋下方四指寬處 調理脾胃、促進消化
中脘穴 肚臍上方四指寬 緩解胃脹、幫助排氣
天樞穴 肚臍兩側兩指寬 改善腸道蠕動不順
內關穴 手腕橫紋下三指 止嘔吐、順氣

中醫認為脹氣是「氣滯」的表現,當腸胃功能失調時,氣體就會堆積在腹部。按摩這些穴位時,其實是在刺激對應的經絡,就像按下身體的「重新開關」。比如按壓足三里能活化脾胃經氣,讓消化系統恢復正常運作;而天樞穴直接影響大腸功能,特別適合便祕型脹氣。現代研究也發現,按壓這些部位能增加腸道蠕動頻率,讓氣體更容易被推進排出。

實際操作時記得要用指腹溫柔按壓,搭配順時針畫圈按摩效果更好。台灣天氣濕熱,很多人都有脾胃虛弱的問題,飯後輕輕按個5分鐘,你會發現肚子咕嚕咕嚕的聲音就是氣體在移動的證據!如果搭配薄荷油或白花油這類涼性精油,還能加強舒緩效果。不過要注意,如果是劇烈疼痛或持續脹氣,還是要趕快去看醫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