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我關於「樓中樓床」嘅選擇,特別係香港咁寸金尺土嘅地方,真係一個慳位又實用嘅好選擇。我自己都研究咗好耐,發現而家市面上嘅款式真係五花八門,從簡單嘅木質結構到多功能嘅金屬架都有,價錢差距都好大。
首先講下樓中樓床最實際嘅優點,就係可以將一個空間分成兩個用途。例如細路房可以上面瞓覺,下面擺書枱或者衣櫃,慳返唔少空間。我整理咗幾個常見嘅尺寸同價位比大家參考:
類型 | 尺寸(闊x深x高) | 材質 | 價格範圍(HKD) |
---|---|---|---|
基本木質款 | 90x200x150cm | 松木/夾板 | $3,000-$6,000 |
金屬架款 | 100x200x160cm | 鋼管烤漆 | $4,500-$8,000 |
多功能款 | 120x200x170cm | 實木+金屬 | $8,000-$15,000 |
揀樓中樓床最緊要考慮安全性,特別係俾細路用嘅話。欄杆高度至少要30cm以上,梯級最好有防滑設計。我見過有啲家長會自己加裝軟墊係欄杆邊,防止細路撞親,呢個idea都幾好。
安裝方面,雖然有啲賣家話可以DIY,但係我建議都係搵專業師傅搞。尤其係金屬款,螺絲扭得唔夠實真係會有危險。記得我朋友之前貪平自己裝,結果半夜成張床吱吱聲,嚇到佢即刻搵人上門加固。
儲物功能都係好多人考慮嘅重點,而家新出嘅款式好多下面都做到衣櫃連書枱,甚至仲有抽屜床設計。不過要留意返,加咗太多功能個價錢就會跳得好犀利,所以真係要諗清楚自己最需要啲咩。
樓中樓牀是什麼?小空間大利用的神奇設計
最近台灣房價高漲,好多朋友都在問:「小坪數到底要怎麼住才舒服?」這時候就要來介紹一下超實用的樓中樓牀啦!這種設計根本是小宅救星,把睡覺的空間往上抬,下面就能空出來做其他用途。像我自己租的10坪套房,用了樓中樓牀之後,下面擺書桌、衣櫃都還很寬敞,朋友來都說看起來像15坪呢!
樓中樓牀最棒的地方就是可以「一區多用」,而且現在設計越來越人性化。以前可能會擔心爬梯子危險,現在很多都做成階梯式收納櫃,既能當樓梯又能收東西。我表妹家更厲害,直接把下層做成小客廳,晚上睡覺時拉上簾子就變成獨立臥室,白天把簾子拉開又變開放空間,超適合她這種愛開趴的年輕人。
樓中樓牀類型 | 適合空間 | 優點 | 注意事項 |
---|---|---|---|
標準上下舖式 | 學生套房 | 價格實惠 | 上鋪需注意安全欄杆高度 |
階梯收納型 | 小家庭 | 多功能收納 | 需預留階梯空間 |
書桌結合式 | 單身公寓 | 工作睡眠一體 | 注意書桌照明 |
沙發床變形 | 客臥兩用 | 白天可收納 | 機械結構要定期保養 |
說到挑選樓中樓牀,真的要考慮很多細節。首先是層高問題,一般建議天花板至少要有3米才適合,不然會覺得壓迫。再來就是材質,現在流行鋼構+木質的組合,既穩固又有質感。我當初裝修時特別找師傅做了加寬的樓梯,雖然犧牲了一點下層空間,但老人家來訪時上下比較安全,這個錢真的不能省。
安裝樓中樓牀後,收納技巧就變得很重要。建議下層空間不要塞太滿,留點呼吸感才不會覺得壓迫。我自己是在床底加了抽屜收納季節性衣物,樓梯每一階都做成可開啟的箱子,連棉被都有地方放。最近還看到有人在下層裝投影幕,晚上躺在床上看電影,根本是把電影院搬回家了啊!
最近逛傢俱店或滑IG,是不是常被那種「樓中樓牀」燒到?為什麼大家都在瘋樓中樓牀?5大優點一次看,這種設計真的不只是好看而已,根本是小空間救星!尤其台灣房價高,很多人家裡坪數有限,這種上下分層的設計直接把空間利用率翻倍,下面就用實際優點告訴你它紅什麼。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省空間,樓中樓牀把睡覺區抬高,下面就能規劃書桌、衣櫃甚至小客廳。像台北市那種10坪不到的套房,這樣一搞瞬間多出3坪可用空間,連房東看了都點頭。再來是收納力爆表,現在很多款式會搭配抽屜樓梯或底櫃,棉被、換季衣物塞好塞滿,對比傳統牀底下只能堆灰塵,實用度根本不同level。
優點 | 實際好處 |
---|---|
空間魔術師 | 8坪房變出雙倍使用區,下方可當更衣間或工作區 |
收納王者 | 階梯抽屜+底櫃設計,收納量多出傳統牀2倍 |
小孩超愛 | 上鋪像秘密基地,下鋪寫功課,親子互動更多元 |
風格百搭 | 北歐風、工業風都能配,IG打卡熱點不是沒原因 |
房價抗漲 | 同樣租金/房價,實際使用坪效直接升級 |
家裡有小朋友的會更愛,樓中樓牀根本是親子關係催化劑。上鋪變成孩子的秘密城堡,下鋪寫功課或玩玩具,大人也能在旁邊陪讀。我朋友還把下層改造成遊戲帳篷,雨天在家放電超方便。而且現在款式超多,從文青最愛的白色系工業風,到女生瘋的公主紗簾款都有,隨便拍都像網美咖啡廳角落。
最後偷偷說,這種設計其實很保值。現在租屋族最愛這種機能型傢俱,就算以後搬家要轉賣,價格也比普通牀好很多。尤其暑假很多學生換租,FB社團裡樓中樓牀的徵求文永遠刷不完,搞不好用個兩年還能原價賣掉咧!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如何挑選適合的樓中樓牀?材質尺寸全攻略」,畢竟台北房價貴桑桑,能善用垂直空間的樓中樓牀根本是小宅救星!今天就來分享我的挑選心得,讓你一次搞懂材質、尺寸怎麼選才不會踩雷。
首先講材質,樓中樓牀最常見的就是實木、鐵藝和複合板材三種。實木質感最好但價格偏高,建議選橡木或松木這類硬度夠的材質;鐵藝牀架穩定性強又通風,適合潮濕的台灣氣候;複合板材最便宜但要注意甲醛含量,一定要選有環保標章的。我自己是偏愛鐵藝+實木踏板的組合,耐用度跟舒適度都很不錯。
材質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合族群 |
---|---|---|---|
實木 | 質感溫潤、耐用 | 價格高、較重 | 預算充足者 |
鐵藝 | 通風好、承重力強 | 冬天較冰冷 | 小空間住戶 |
複合板材 | 價格親民、款式多 | 怕潮濕、壽命較短 | 租屋族 |
再來是尺寸問題,這真的超重要!樓中樓牀通常分單人(90x190cm)和雙人(120x190cm),但要注意天花板高度。建議下層淨高至少要有120cm才不會壓迫,上層到天花板留80cm以上比較好翻身。我家當初就是沒量清楚,結果上層坐起來會撞到頭,超尷尬的~另外樓梯設計也很關鍵,傾斜角度最好在35-45度之間,踏階深度要有25cm以上,老人家或小孩使用才安全。
最後提醒幾個小細節:牀底收納空間要看清楚,有些設計根本放不了行李箱;護欄高度最少要30cm才安全;五金配件要選加厚款,不然用久會吱吱叫。記得實際去門市試躺看看,畢竟每天要睡的牀,舒適度比外觀更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