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陽台時,發現那盆養了三年多的七尺一寸仙人掌又長高了不少。這種來自沙漠的多肉植物,在台灣潮濕的氣候下要養得好,真的需要一些特別的技巧。今天就來分享我這些年照顧這種高大仙人掌的心得,特別是針對台灣環境需要注意的事項。
首先要注意的是澆水頻率,很多人以為沙漠植物就不用澆水,這其實是個迷思。七尺一寸這種大型仙人掌在生長期(春夏季)還是需要適量水分,只是要掌握「乾透澆透」的原則。我通常會用手指插入土壤約2-3公分,確認完全乾燥才澆水。過度澆水反而容易導致根部腐爛,這點在台灣梅雨季要特別注意。
季節 | 澆水頻率 | 日照時間 | 施肥建議 |
---|---|---|---|
春季 | 2週1次 | 6-8小時 | 稀釋液肥每月1次 |
夏季 | 10天1次 | 遮陰30% | 停止施肥 |
秋季 | 3週1次 | 6-8小時 | 稀釋液肥每月1次 |
冬季 | 1個月1次 | 全日照 | 停止施肥 |
光照方面,七尺一寸雖然喜歡陽光,但台灣夏季的烈日可能會曬傷植株。我發現放在東向陽台最理想,早上有充足陽光,下午又能避開西曬。如果發現植株開始變黃或出現褐色斑點,可能就是曬傷的徵兆,要適度遮陰。另外,這種大型仙人掌會隨著生長需要換盆,建議每2-3年換一次,選擇透氣的陶盆和專用仙人掌土,盆底要鋪一層碎石幫助排水。
病蟲害防治也是重點,台灣潮濕環境容易滋生介殼蟲。我每週都會仔細檢查植株,特別是葉腋處,發現蟲害就用棉花棒沾酒精擦拭。預防勝於治療,保持環境通風和適當間距很重要。有時候我會用電風扇輕輕吹拂,模仿沙漠的微風環境,這對預防病害很有幫助。
七尺一寸到底是多高?台灣人最愛的身高換算方式,這個問題其實困擾過不少人。畢竟現在大家習慣用公分,聽到傳統的尺、寸單位總是要想一下。其實台灣人最常用的換算方式超級簡單,只要記住1尺=30.3公分、1寸=3.03公分這個口訣就搞定啦!
像我們常聽到「七尺男兒」,用這個方法換算就是7×30.3=212.1公分,根本是NBA球員等級的身高!不過實際上古時候的七尺大概只有現在說的六尺左右,因為歷朝歷代的度量衡都不太一樣。現在我們用台制的話,七尺一寸就是7×30.3 + 1×3.03=215.13公分,真的是超級高的啦!
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身高對照表,以後聽到傳統單位就不會霧煞煞:
傳統單位 | 換算公式 | 公分 | 實際感覺 |
---|---|---|---|
五尺 | 5×30.3 | 151.5 | 女生平均身高 |
五尺五寸 | 5×30.3+5×3.03 | 166.65 | 台灣男性平均身高 |
六尺 | 6×30.3 | 181.8 | 算是高個子 |
七尺 | 7×30.3 | 212.1 | 比姚明(226cm)矮一點點 |
其實在台灣日常生活中,我們比較少用尺、寸來講身高,但看古裝劇或聽長輩講古的時候就很容易遇到。像阿嬤常說「阮孫仔生做五尺八寸」,換算下來就是175公分左右,這樣是不是馬上就有概念了?不過要提醒大家,台灣傳統的尺和中國大陸的市尺(33.33公分)不一樣,換算時要注意喔!
現在年輕人可能對這些傳統單位更陌生了,但學會這個換算方法真的蠻實用的。特別是去訂做衣服或買家具的時候,老師傅都還是習慣用台尺、台寸來量尺寸。像我的木工師傅朋友就說,他們行業裡連設計圖都還是用台制單位為主,所以了解這些傳統度量衡還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有冇諗過「七尺一寸的由來:古代度量衡與現代換算的趣味對比」呢個問題?其實古代嘅尺寸同而家差好遠㗎!以前嘅一尺大概係23.1厘米,而家國際標準一尺係30.48厘米,差成個手掌咁長。所以古人講「七尺男兒」,如果照現代標準計就變咗巨人啦!
古代嘅度量衡真係好有趣,每個朝代嘅尺寸都唔同。好似三國時期關羽身高「九尺」,換算而家大概2.07米,難怪話佢係「美髯公」。不過要記住,古代人營養冇而家咁好,實際身高可能冇記載咁誇張。
下面整理咗幾個常見古代長度單位同現代換算:
古代單位 | 現代換算 (厘米) | 相當於現代 |
---|---|---|
一寸 | 2.31 | 約一個拇指寬 |
一尺 | 23.1 | 約A4紙短邊 |
一丈 | 231 | 約籃球架高度 |
一步 | 138.6 | 成年男性一大步 |
有趣嘅係,古代文獻記載嘅數字要睇返當時用咩標準。好似《史記》話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鑄「十二金人」,每個「重各千石」,如果用秦代度量衡計,一個金人大概30噸重,放而家都係龐然大物。呢啲換算真係要小心考證,唔係好易鬧笑話。
而家我哋用公制單位習慣咗,好難想像古人點用咁複雜嘅系統。不過睇返古籍就會發現,佢哋嘅度量衡同日常生活好貼近,好似「步」就真係用腳步來量地,「升」就係用手捧起嘅米量。呢種以人為本嘅設計理念,其實幾有智慧㗎!
為什麼台灣人特別愛用七尺一寸來形容身高?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台灣講到身高時,常常會聽到「七尺一寸」這個說法?明明現在都用公分計算了,但老一輩的人還是習慣用這種傳統的單位。其實這跟台灣過去的度量衡使用習慣有很大關係,在日治時期到民國早期,台尺、台寸都是很常見的長度單位,特別是老一輩的建築師傅、裁縫師到現在都還保留這個習慣。
說到七尺一寸,換算成公分大概是215公分左右,這個數字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少見。但為什麼台灣人特別愛用這個數字來形容身高呢?原來這跟傳統戲曲和民間故事有關,像是關公的身高在傳說中就被描述為「身長九尺」,而七尺一寸就變成一個形容人很高大的慣用說法,久而久之就變成台灣人常用的比喻方式了。
單位換算 | 台尺台寸 | 公分 |
---|---|---|
1台尺 | – | 30.3 |
七尺一寸 | 7.1 | 215 |
一般男性身高 | 5.5-6 | 167-182 |
在台灣的傳統市場裡,現在還是可以看到一些老店家在用台尺量布匹,或是用台斤來秤重。這種度量衡的混用現象其實反映了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從日治時期的尺貫法,到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公制改革,讓台灣社會形成這種新舊單位並存的獨特現象。所以下次聽到有人說「他身高七尺一寸」時,就知道這其實是台灣人才懂的傳統說法啦!
不過現在年輕人可能對這種單位越來越陌生了,很多小朋友聽到「七尺一寸」可能第一個反應是「那是多高啊?」。但這種傳統的用法在台灣的戲劇、歌仔戲或是長輩的對話中還是常常出現,算是台灣文化中一個有趣的小細節。像我們家隔壁的王伯伯就常常說他年輕時「身高六尺八」,雖然實際量起來可能沒那麼高,但這種誇張的說法就是台灣人特有的幽默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