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怎麼算?3分鐘搞懂 | 農曆閏月規則超簡單 | 台灣人必知閏月小知識

最近有朋友在問「閏月算法」到底是怎麼算的,剛好農曆七月快到了,想幫長輩準備閏月禮,才發現原來農曆的月份計算比想像中複雜很多。閏月其實是為了調和陰曆和陽曆的時間差,讓農曆能跟上季節變化,不會出現夏天過年的狀況。這種算法從古代就開始用了,背後可是有很深的天文曆法知識呢!

農曆一年通常有12個月,但因為月亮繞地球一圈大約29.5天,12個月只有354天左右,和太陽年的365天差了11天。所以大概每2-3年就要加一個閏月來補齊。閏月的安排不是隨便加的,要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氣」來決定。每個農曆月份至少要有一個中氣,如果某個月沒有中氣,就會變成閏月。比如2025年就有個閏六月,就是因為那個月沒有中氣。

這邊整理了一個簡單的閏月對照表,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年份 閏月月份 特別說明
2023 閏二月 比較少見的閏二月
2025 閏六月 今年夏天會特別長
2028 閏五月 端午節後還有一個五月

要計算閏月其實不用自己來,現在手機農曆APP都很方便。像我們台灣人常用的農民曆APP,只要輸入年份就會自動顯示有沒有閏月。不過知道原理還是蠻有趣的,像是為什麼閏月大多出現在夏天前後?這是因為地球繞太陽的軌道不是正圓形,夏天時地球離太陽較遠,運行速度較慢,中氣間隔時間拉長,就容易出現沒有中氣的月份。

老一輩的人對閏月特別講究,像是嫁出去的女兒要在閏月買豬腳麵線回娘家幫父母添壽,這就是台灣很有趣的「閏月習俗」。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重視這個傳統,會趁閏月表達孝心。不過要提醒大家,閏月禮最好提前準備,因為閏月當天店家通常都會大排長龍喔!

閏月算法

什麼是閏月?台灣人一定要懂的農曆小知識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農曆會多出一個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閏月」啦!其實農曆跟國曆最大的不同,就是農曆一個月大約29到30天,一年下來只有354天左右,比國曆少了11天。為了讓農曆跟季節變化不要差太多,古人就想出了「閏月」這個方法,每隔幾年就會多加一個月來調整時間差。

農曆的閏月可不是隨便加的喔!它是根據24節氣來決定的。簡單來說,如果某個農曆月份裡面沒有「中氣」(就是24節氣中偶數位的節氣,比如雨水、春分等),這個月就會被定為閏月。而且閏月會跟在原本的月份後面,比如閏五月就會放在五月之後。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下最近幾年的閏月情況:

年份 閏月 備註
2020 閏四月
2023 閏二月
2025 閏六月 今年就是閏六月喔!
2028 閏五月

在台灣,閏月對我們的傳統節慶影響可大了!比如說,如果有閏月的話,像是端午節、中秋節這些固定日期的節日,當年的節氣時間就會跟平常不一樣。有些老人家還會特別注意閏月,因為傳統上認為閏月是「多出來」的時間,適合做一些特別的事情,像是嫁娶、搬家等。

另外,閏月也會影響到農民的耕作時間。因為農曆跟節氣息息相關,有經驗的老農都會根據閏月來調整播種和收成的時間。雖然現在大家都用國曆比較多,但這些老祖宗的智慧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為什麼會有閏月?原來跟地球公轉有關!每次看到農曆多出一個月,總覺得好神奇對吧?其實這跟我們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有關啦~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有趣的曆法小知識!

你知道嗎?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大約要365.2422天,這就是所謂的「回歸年」。但我們的農曆一個月平均只有29.53天,12個月加起來才354天左右,這樣一年下來會比實際季節慢了11天耶!如果都不調整的話,不用幾年就會發現「咦?怎麼農曆新年變成夏天在過了?」超誇張的對不對?所以古人就想出「閏月」這個聰明的辦法來補足這個時間差。

來看看這個簡單的對照表,馬上就懂差在哪裡:

曆法類型 一年天數 與回歸年差距 調整方式
陽曆(西曆) 365天 約0.2422天 每4年閏1天
陰曆(純太陰曆) 354天 約11.2422天 無調整
陰陽合曆(農曆) 平均384天(閏年) 接近回歸年 19年加7閏月

古人真的超厲害,他們發現19個農曆年差不多等於19個回歸年加上7個閏月的時間。所以大約每2-3年就要在農曆年裡面多加一個月,這樣季節才不會亂掉。像是今年2025年就有閏六月,大家有沒有發現農曆生日晚了一個月才到啊?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一年會過兩個相同的農曆月份,像是「六月」之後又來一個「閏六月」,超特別的!

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古代天文學家的智慧。他們沒有現代儀器,光靠觀察月亮圓缺和太陽位置,就能算出這麼精準的曆法。而且閏月的安排也不是隨便加的喔,要根據二十四節氣來決定,通常會選在沒有「中氣」的那個月前面插入閏月。這樣一來,農曆的月份跟季節才能保持對應,不會出現「冬天過端午」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情況啦~

閏月算法

閏月怎麼算?3分鐘教你搞懂農曆算法

農曆跟國曆不一樣,它是看月亮圓缺來算日子的,所以一年大概只有354天,比國曆少了11天左右。為了讓農曆季節跟實際天氣對得上,古人就想出了「閏月」這個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每隔幾年會多塞一個月進去,把時間差補回來。

那到底閏月要怎麼算呢?其實關鍵在於「節氣」。農曆把一年分成24個節氣,單數叫「節氣」,雙數叫「中氣」。正常每個農曆月至少要有一個中氣,如果某個月沒有中氣,就會被當成閏月。舉例來說,如果七月後面多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就會叫「閏七月」。

這裡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讓你一看就懂:

情況 處理方式 例子
農曆月份有中氣 正常月份 正月、二月…十二月
農曆月份沒有中氣 定為閏月 閏四月、閏五月等
一年有13個月 該年就是閏年 2025年有閏六月

要注意的是,閏月不是固定每幾年就來一次,而是要看實際的節氣分佈。一般來說19年會有7次閏月,這個叫做「19年7閏法」。不過具體哪一年有閏月、閏幾月,還是要查農曆的節氣表才準。

下次聽到有人說今年是閏月年,你就不用一頭霧水啦!只要記得閏月是為了調整農曆跟季節的誤差,而且要看那個月有沒有「中氣」來決定。像2025年就有個閏六月,所以農曆六月會過兩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