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改造5招,小空間變身療癒角落 | 後院種菜超簡單!新手必看指南 | 我家後院變身露天咖啡廳

我家的後院雖然不大,但可是我們全家的快樂小天地。記得剛搬來時,這塊地雜草叢生,現在經過爸爸的巧手改造,變成了種滿花草的療癒空間。每天早上最喜歡拿著咖啡坐在後院的藤椅上,聽著鳥叫聲醒腦,這種悠閒感真的花錢也買不到。

後院最實用的就是我們自建的「多功能休閒區」,簡單用防腐木搭了個平台,放上二手市集淘來的桌椅,立刻變身成:

使用時段 功能 必備物品
早晨 早餐區 手沖咖啡組、吐司機
下午 下午茶角落 外婆的藤編點心籃
夜晚 星空電影院 投影機、蚊香、小毯子

最近迷上在後院種香草,從Basil到迷迭香都試過一輪。發現台灣夏天太潮濕,有些品種真的不好養。後來鄰居阿嬤教我改用「懸掛式盆栽」,不但解決排水問題,還讓後院牆面變成綠色植栽牆,現在連巷口的貓都會特地來聞香草味。

說到後院改造,最得意的就是DIY的「雨水回收系統」。用幾個大型塑膠桶接屋簷排水管,加個簡單的過濾網,澆花用水完全不用錢。有次颱風天還靠這些存水撐過停水兩天,連社區管委都來問怎麼做的。不過要提醒大家,桶子一定要加蓋,不然夏天很容易變成蚊子旅館。

週末最愛在後院辦烤肉趴,自從買了二手炭烤爐,整個使用頻率高到不行。試過各種醃肉配方,發現台灣人最愛的還是沙茶醬加點蜂蜜的組合。有次烤到一半突然下雨,急中生智把露營帳篷架起來繼續烤,從此這頂帳篷就變成我們後院的「雨天專用燒烤屋」。

後院

後院種菜新手必看:5個超實用技巧讓你輕鬆入門

最近越來越多人開始在自家後院種菜,但新手常遇到「種什麼死什麼」的困擾。別擔心!今天就來分享幾個連阿嬤都說讚的實用技巧,讓你第一次種菜就上手。這些方法都是台灣在地達人驗證過的,保證簡單又好操作!

首先,選對作物超級重要。夏天種高麗菜根本是跟自己過不去,要根據季節挑適合的品種。這邊整理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季節 推薦作物 難易度
空心菜、莧菜、小黃瓜 ★★☆
地瓜葉、秋葵、九層塔 ★☆☆
菠菜、青江菜、蘿蔔 ★★☆
高麗菜、花椰菜、茼蒿 ★★★

再來是土壤的處理,很多人直接挖後院的土來用,結果菜都長不好。建議去花市買培養土混點有機肥,比例大概3:1就夠了。記得種之前要把土裡的石頭和雜草根挑乾淨,不然會影響蔬菜生長。如果是用盆栽種,底部記得鋪層碎石頭幫助排水,台灣夏天午後雷陣雨很常見,積水會讓菜爛根喔!

澆水時間也有學問,最好選早上太陽還沒很曬的時候,或是傍晚太陽下山前。中午澆水就像在幫菜洗三溫暖,葉子會被曬傷。水量要控制到土壤濕潤但不積水,可以用手指戳戳看,如果前兩節指節都感覺濕濕的就夠了。最近天氣熱,有些葉菜類一天要澆兩次,記得觀察土壤狀況調整。

蟲害防治是很多人的惡夢,與其狂噴農藥,不如試試天然方法。像種九層塔或薄荷這類香草植物在旁邊,可以驅趕部分害蟲。發現菜葉被咬時,先用稀釋的肥皂水噴灑看看,真的不行再去買有機農藥。每周檢查菜葉背面有沒有蟲卵,早發現早處理才不會整片菜園淪陷。

最後是採收時機,這點超多人搞錯!像空心菜要趁嫩採,大約15-20公分高時最好吃;地瓜葉則是摘心後會越長越茂盛。每種菜的最佳採收期不同,建議上網查資料或問賣種苗的老闆。太早採收量少,太晚採收口感會變差,這需要點經驗累積,多試幾次就抓得到感覺啦!

最近走在台灣的巷弄間,發現越來越多人家的後院都種滿了各式香草,從常見的九層塔、薄荷到迷迭香應有盡有。為什麼台灣人越來越愛在後院種香草?專家解析3大原因,原來這股風潮背後藏著不少生活智慧。首先當然是食安問題啦,這幾年食安風暴不斷,自己種的最安心,想煮菜時隨手一摘就能用,不用擔心農藥殘留。而且這些香草其實很好養,就算你是植物殺手也能輕鬆上手,澆澆水曬曬太陽就能活,超級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第二個原因是現在小家庭多,後院空間有限,香草植物體積小又實用,不像種菜需要大面積。很多都市人陽台放幾個盆栽就能變身香草花園,下班回家聞到淡淡香氣超療癒。專家還發現,疫情後大家更重視居家生活品質,種香草既能綠化環境又能當天然空氣清淨機,一舉多得。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CP值超高,隨便種幾盆就能省下不少買香料的錢。像是我家陽台的九層塔,夏天煮三杯雞隨便摘都夠用,朋友來家裡烤肉時現摘迷迭香醃肉,大家都說比超市買的乾香料香多了。這邊整理幾種台灣人最愛種的香草給大家參考:

香草種類 適合環境 常見用途 難易度
九層塔 全日照 三杯雞、炒蛤蜊 ★★☆☆☆
薄荷 半日照 調酒、甜點裝飾 ★☆☆☆☆
迷迭香 全日照 烤牛排、醃肉 ★★★☆☆
香菜 半日照 湯品提味、涼拌 ★★☆☆☆
羅勒 全日照 義大利麵、青醬 ★★☆☆☆

現在連社區大學都開設香草種植課,週末市集也常看到阿公阿嬤在賣自家種的香草盆栽。有些媽媽們還會互相交換不同品種,像我們社區LINE群組就常看到「我家薄荷長太多,誰要來摘?」這類訊息。其實種香草最棒的是能讓生活多點儀式感,早晨泡杯薄荷茶或晚餐撒點新鮮羅勒,平凡日子就變得很有滋味。

後院

最近天氣越來越適合待在戶外了,你是不是也看著家裡那個閒置的後院發呆呢?今天這篇「後院DIY改造指南:如何用最低預算打造夢想小花園」就是要來拯救你的無聊空間!其實只要用點巧思,不用花大錢也能讓後院煥然一新,變成你每天最想窩著的療癒角落。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規劃空間啦!建議先用粉筆或繩子在地上畫出區域,把種植區、休憩區和走道都標示出來。記得保留至少60公分的走道寬度才不會卡卡的。如果預算有限,可以考慮用二手建材或回收物品來改造,像我就超愛去資源回收場挖寶,常常能用超便宜價格買到狀況還不錯的木板、磚塊,甚至還能撿到別人丟掉的陶盆呢!

改造項目 省錢妙招 預估花費
圍籬/花架 用竹竿或回收木條DIY NT$200-500
鋪面 碎石子混合免費的木屑 NT$300-800
植栽 跟鄰居交換扦插或種子 NT$0-200
裝飾品 回收玻璃瓶做風鈴/燭台 NT$50-100

說到植物選擇,新手建議從好養的台灣原生種開始,像馬櫻丹、九重葛這種不用太照顧就能長得很好的品種。如果想要種點能吃的,空心菜、地瓜葉也是CP值超高的選擇,長得快又能一直採收。記得把喜陽和耐陰的植物分區種,不然很容易就GG了。我自己最愛在後院角落種香草植物,迷迭香、薄荷隨手摘來泡茶或做菜都超方便。

燈光佈置是很多人會忽略的重點!與其買貴森森的戶外燈飾,不如把家裡用不到的聖誕燈串拿出來掛,或是去五金行買便宜的太陽能燈,晚上點起來氣氛馬上不一樣。最近很流行用麻繩纏繞玻璃罐做簡易燈罩,裡面放LED蠟燭,成本不到50元但效果超棒。別忘了留個小角落放張二手躺椅或鋪個野餐墊,這樣改造完才能好好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