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風水5禁忌,中1個就破財! | 大門風水這樣做,財運滾滾來 | 門檻高度藏玄機,老師傅偷偷説

門檻風水學問大!居家運勢從「踩過界」開始講起

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家裡門檻的設計?門檻風水其實藏著很多小細節,不只是裝飾用,還關係到整個家的氣場流動。老一輩常說「門檻踩得穩,家運才會順」,今天就來聊聊那些你可能忽略的門檻眉角!

門檻高度有講究 不是隨便做做就好

傳統三合院最講究門檻高度,大門門檻通常會做到15-20公分高,這樣才能把財氣「攔」在家裡。現代公寓雖然沒辦法做這麼高,但至少要維持3-5公分的基本高度。記得我阿嬤以前還會在門檻下埋五帝錢,說是可以擋煞招財。不過要注意的是,廚房和廁所的門檻反而要低一點,大約1-2公分就好,才不會阻礙穢氣排出。

空間類型 建議高度 材質選擇 禁忌事項
大門入口 3-5cm 石材/實木 忌有裂縫
臥室房門 2-3cm 實木最佳 避免金屬
廚房廁所 1-2cm 防水材質 不可過高

材質顏色都要挑 這些地雷別踩到

門檻材質最好是選實木或石材,最忌諱用空心設計,老人家說這樣會「漏財」。顏色方面,大門適合深咖啡或黑色系,有穩重感;臥室可以用淺色系增加溫馨感。我朋友之前裝潢時為了美觀選了玻璃門檻,結果被風水老師說這樣會讓家運「透明化」,最後只好重新換掉。另外要注意的是,門檻千萬不能有缺角或裂痕,這代表家運會有破口,看到就要趕快修補或更換。

日常習慣要注意 這些動作影響運勢

進出家門時記得要「跨」過門檻,不要用踩的,尤其不能坐在門檻上,這在傳統觀念裡等於是坐在家運上。我媽每次看到小孩坐在門檻都會很緊張,馬上叫他們起來。還有就是門檻要保持乾淨,不能堆積雜物或鞋子,這樣會阻擋好氣場進入。如果家裡有養寵物,也要注意牠們會不會在門檻附近便溺,這在風水上可是大忌喔!

門檻風水

門檻風水是什麼?3分鐘搞懂居家運勢關鍵

大家裝潢房子時常常會忽略門檻這個小地方,其實在風水學裡,門檻可是影響居家運勢的超級關鍵!老一輩常說「門檻高,財氣旺」,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門檻就像家裡的守門員,擋住外面的煞氣,留住裡面的好運。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門檻風水的小知識,讓你輕鬆提升家裡的氣場。

首先要注意門檻的高度,傳統上建議大門門檻要有3-5公分高,這樣才能有效阻擋外面的負能量。不過現代公寓大樓可能沒辦法做太高,這時候可以在門內放塊踏墊來補強。材質方面,最好選擇實木或石材這種穩重的材料,避免用鐵製或中空的材質,這樣才能穩住家裡的氣場。顏色也要配合大門的五行屬性,像紅色大門適合搭配深色門檻,黑色大門則適合淺色系。

門檻部位 風水重點 建議做法
大門門檻 擋煞聚財 高度3-5cm,實木材質
廚房門檻 防止火氣外洩 用防火材質,保持清潔
浴室門檻 阻隔穢氣 做好防水,避免破損

再來要注意門檻的完整性,千萬不能有裂縫或破損,這在風水上代表漏財。如果發現門檻有損壞,一定要趕快修補。平常打掃時也要特別注意清潔門檻,保持乾淨整潔才能讓好運暢通無阻。有些人家裡會在大門門檻下埋五帝錢或水晶,這也是一種增強財運的小秘訣,不過要記得定期清理這些招財物,才能維持它們的能量。

最後提醒大家,不同房間的門檻也有不同講究。像廚房門檻要特別注意防火材質,浴室門檻則要加強防水功能。臥室門檻可以稍微做高一點,幫助睡眠時阻隔干擾。這些小細節看起來不起眼,但累積起來對居家運勢的影響可是很大的喔!

為什麼台灣人特別在意門檻風水?在地文化解析

台灣人對於門檻風水的講究,其實跟我們的生活文化息息相關。老一輩常說「門檻是家的嘴巴」,進出的氣場好不好,直接影響全家運勢。這種觀念從閩南傳統建築就開始了,你看那些三合院的門檻都特別高,除了防淹水,更重要的是要「擋煞氣」。現在雖然住公寓大樓,但大家還是會在意大門不能正對電梯、樓梯,門檻高度也要剛剛好,這些都是台灣人獨特的居住智慧。

說到門檻風水的細節,台灣人最在意的有這幾個重點:

風水禁忌 常見化解方法 台灣人相信的原因
大門對電梯 掛八卦鏡或門簾 怕「開口煞」帶走好運
門檻太低 加裝門墊或改門 錢財會從腳下溜走
門檻有裂痕 盡快修補或換新 家運會出現破口
大門直通後門 中間做屏風隔斷 避免「穿堂煞」

現代年輕人可能覺得這些規矩很玄,但其實背後都有實際考量。像門檻不能太低,除了風水說法,實際上也比較不容易讓灰塵和小蟲子跑進家裡。台灣潮濕多雨,傳統建築的高門檻本來就是防潮設計,久而久之就跟運勢聯想在一起了。現在裝潢時,設計師都還是會提醒客戶要注意門檻高度,這已經變成台灣居家文化的一部分。

你去建材行買門的時候,老闆一定會問:「這扇門要裝哪裡?高度要多少?」因為台灣人真的會計較那幾公分的差別。有些家庭還會特別選有吉祥圖案的門檻石,或是挑選木材時避開某些不吉利的紋路。這些小細節看似迷信,但其實反映了台灣人對家庭的重視,總希望透過這些傳統智慧,讓家人住得更平安順遂。

門檻風水

門檻高度怎麼量?師傅不外傳的測量秘訣

最近好多朋友在裝修時都遇到同一個問題——門檻高度到底要怎麼量才準?其實這看似簡單的動作,裡面藏著老師傅們累積多年的實戰技巧。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連建材行老闆都不一定會告訴你的小撇步,讓你量測時不再手忙腳亂!

首先要注意的是,量門檻絕對不是隨便拿捲尺比劃一下就搞定。正確做法是要先確認地面的完成面高度,特別是磁磚或木地板鋪好後的實際厚度。很多新手會直接量毛胚地面的高度,結果裝潢完才發現門檻太高或太低,整個比例都跑掉了。建議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常見建材厚度表:

建材類型 常見厚度 (mm) 施工注意事項
拋光石英磚 8-10 需加計黏著劑厚度
木地板 12-15 防潮墊另計2-3mm
大理石 18-20 底部需做加強處理
塑膠地板 2-5 需確認地面平整度

再來就是要準備對的工具。老師傅都會隨身攜帶雷射水平儀,但我們一般人用傳統水準尺加捲尺其實就很夠用。重點是要從門框的內側開始量,先找到門框最底部的基準點,然後垂直往下延伸到地面。記得要量三個點(左、中、右),因為很多老房子的地面其實不平整,取平均值才不會出錯。

最後提醒大家,不同空間的門檻高度其實有講究。像是浴室門檻通常會做比較高(約5-7公分),主要是為了防水;而臥室和客廳之間的門檻則建議控制在3公分以內,老人家或小孩走動才不容易絆倒。這些細節都是老師傅們在現場反覆調整後的心得,下次量測時記得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