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鳥觀察入門:新手必學5招 | 你家陽台也有蟲鳥?快來認識牠們 | 蟲鳥攝影技巧:手機就能拍出美照

清晨打開窗戶,最常聽到的就是蟲鳥此起彼落的鳴叫聲,這些大自然的小樂手們總能用牠們獨特的節奏喚醒整座城市。在台灣,從都市公園到郊山步道,隨處都能發現這些小生命的蹤跡,牠們不僅是生態系的重要成員,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自然夥伴。

說到觀察蟲鳥,其實有很多有趣的小知識。像是台灣常見的麻雀就分為好幾種,最常見到的是家麻雀,牠們喜歡成群結隊在公園或路邊覓食;而五色鳥雖然體型不大,但叫聲特別響亮,在森林裡很容易就能發現牠們的蹤影。至於昆蟲方面,夏季最活躍的莫過於蟬了,從6月開始就能聽到牠們此起彼落的鳴叫,尤其是台灣特有的熊蟬,聲音特別宏亮。

常見蟲鳥 活躍季節 特徵
家麻雀 全年 群居性強,常在都市覓食
五色鳥 春夏季 羽毛鮮豔,叫聲響亮
熊蟬 6-9月 台灣特有種,鳴聲宏亮
紫斑蝶 10-3月 冬季會集體遷徙

想要更了解這些小鄰居,現在有很多方便的APP可以幫忙。像是有些天氣預報軟體除了提供風向、降雨機率等資訊外,還會根據季節和地區提示可能出現的鳥類或昆蟲。特別是春秋兩季候鳥遷徙的時候,這些工具就特別實用,能讓你知道最近有哪些稀客造訪台灣。不過最棒的還是親自走到戶外,帶著簡單的望遠鏡或相機,靜靜等待這些小精靈出現的驚喜時刻。

在都市叢林中生活久了,很容易忽略這些小生命的存在。但只要你稍微放慢腳步,就會發現公園裡的樹上可能停著正在理羽的白頭翁,或是草叢間有蚱蜢跳躍的身影。這些蟲鳥不僅為城市增添生氣,更是連結我們與自然的重要橋樑。下次當你聽到窗外傳來鳥鳴或蟲聲時,不妨花點時間尋找這些小鄰居的身影,相信會為日常生活帶來不少樂趣。

蟲鳥

台灣常見的蟲鳥有哪些?這些小生物你認得幾種?走在台灣的公園或郊區,總能遇到各種可愛的小生物,牠們是我們生活中最親近的自然夥伴。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天天見面卻可能叫不出名字的鄰居們,看看你認得其中幾種呢?

先從鳥類說起,台灣的都市公園最常看到的就是麻雀了,這些小傢伙總是一群群在草地上跳來跳去找吃的。還有聲音很響亮的白頭翁,牠們頭頂那搓白毛超級好認,叫聲「巧克力~巧克力~」超有特色。夜鷺則是常在池塘邊站著發呆的灰藍色大鳥,晚上會發出「呱呱」的叫聲。最近這幾年,外來種的八哥也越來越多,全身黑溜溜的,眼睛旁邊有塊黃色皮膚,叫聲變化多端很有趣。

至於昆蟲部分,夏天最讓人又愛又恨的就是蟬了,尤其是熊蟬那種「知了~知了~」的超大音量。蝴蝶當中,樺斑蝶和紫斑蝶最常見,特別是在有馬纓丹的地方總能看到牠們忙著採蜜。還有下雨天後會出現的蝸牛,雖然爬得慢但總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螞蟻更是無處不在,尤其那種小黑螞蟻,一不小心甜食沒收好就會引來一大群。

類別 名稱 特徵 出現地點
鳥類 麻雀 褐色羽毛,群居性強 都市公園、校園
鳥類 白頭翁 頭頂白毛,叫聲像「巧克力」 低海拔樹林、公園
鳥類 夜鷺 灰藍色羽毛,夜晚活動 池塘、溪流邊
昆蟲 熊蟬 大型蟬類,夏季鳴叫聲響亮 樹木茂密處
昆蟲 樺斑蝶 橙褐色翅膀帶黑色斑紋 花叢、草地
昆蟲 非洲大蝸牛 殼呈褐色,雨後大量出現 潮濕環境、菜園

這些小生物雖然不起眼,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牠們各自都有獨特的生活習性。像是麻雀其實很聰明,會記得哪裡容易找到食物;而白頭翁常常成雙成對出現,感情看起來很好的樣子。昆蟲部分,蟬要在地下生活好幾年才會爬到樹上羽化,短短幾週的成蟲生命都在努力求偶鳴叫,想想也蠻感人的。下次在公園散步時,不妨多留意身邊這些小鄰居,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生態現象喔!

為什麼清晨最容易聽到蟲鳴鳥叫?原來跟這個有關!每天早上五、六點,窗外的鳥兒和蟲子就像約好一樣開始大合唱,這種現象其實跟溫度和濕度變化有密切關係。經過一整晚的冷卻,清晨的空氣特別清新涼爽,這種環境對昆蟲和鳥類來說簡直就是最佳表演舞台。而且啊,這時候人類活動也比較少,環境噪音降低,自然更容易注意到這些大自然的聲音。

你可能不知道,不同生物對溫濕度的敏感度差很多喔!來看看這個簡單比較表:

生物種類 最活躍溫度範圍 偏好濕度 主要發聲時段
26-32°C 中高濕度 清晨/午後
麻雀 18-28°C 中等濕度 清晨/黃昏
蟋蟀 20-30°C 高濕度 夜晚/清晨

清晨的空氣流動比較穩定,聲音傳播效果特別好。昆蟲的外骨骼在涼爽環境中會變得更有彈性,振動發聲更有效率;鳥類則是要趁天亮前宣示地盤,順便找對象談戀愛。這種「晨間音樂會」在春夏特別明顯,因為繁殖季節大家都很積極啊!像現在七月份,我家附近的綠繡眼五點半就開始啾啾叫,根本是天然鬧鐘。

濕度對聲音傳播的影響也很大,清晨露水還沒蒸發時,空氣中的水分子會讓高頻聲音傳得更遠。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覺得早上的鳥叫聲特別清脆響亮。有些研究還發現,都市裡的鳥兒會自動調高音量來對抗背景噪音,所以住在市區的朋友可能覺得牠們叫得更大聲呢!

蟲鳥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如何用簡單方法吸引鳥類來你家陽台?3個小技巧分享」,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重點,連都市公寓的小陽台都能變成鳥兒的休息站。我自己在台北的5坪小陽台就成功吸引過白頭翁、綠繡眼來做客,關鍵是要打造一個讓鳥類覺得安全又舒適的環境,而且完全不用花大錢喔!

首先最重要的是準備「對的食物」,台灣常見的野鳥口味其實很固定。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餵食對照表:

鳥種 推薦食物 注意事項
麻雀 小米、碎玉米 喜歡地面覓食
白頭翁 木瓜、香蕉 水果要切小塊
綠繡眼 蘋果、專用蜜餞 愛吃甜食
斑鳩 綠豆、紅藜麥 需要淺盤盛裝

再來是佈置的訣竅,鳥類很在意安全感的。我發現把餵食器掛在陽台角落比正中央好,旁邊最好有盆栽或欄杆讓牠們可以暫時停駐觀察環境。記得食物要放在貓咪搆不到的高度,我家是用曬衣架改裝的懸掛式平台,成本不到100元卻超級有效。

最後這個小細節很多人會忽略——水的重要性不輸食物喔!特別是夏天,準備一個淺水盆(水深不超過3公分),裡面放幾顆石頭防滑,鳥兒會來喝水兼洗澡。我家的水盆是拿不要的微波爐餐盒改造的,放在花架第二層,每天下午都能看到綠繡眼來玩水,超級療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