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住幾層樓?這些優缺點要知道 | 買房選幾層樓最划算?專家解析 | 住高樓層真的比較好嗎?過來人分享

最近在幫家裡重新裝潢,跑了好幾間建材行比價,才發現原來「幾層樓」的賣場規劃這麼重要。像我們這種要買大量建材的,最怕遇到那種只有一兩層的小店面,東西不齊全還要跑好幾家。後來朋友推薦去那種大型連鎖家居賣場,整棟好幾層樓的分類清楚,從五金工具到衛浴設備應有盡有,真的省下不少時間。

說到這種多層樓的賣場,最讓人頭痛的就是找不到東西。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樓層對照表,給需要的人參考:

樓層 主要商品類別 適合誰來逛
1F 五金工具、園藝用品 DIY族、園藝愛好者
2F 燈具、衛浴設備 裝潢新手、水電師傅
3F 地板、磁磚、油漆 正在裝修的屋主
4F 廚房系統櫃、大型家電 要整體翻新的家庭

記得第一次去這種好幾層樓的賣場時,完全被它的規模嚇到。光是找個適合的浴室磁磚就逛了快兩小時,還好每層樓都有清楚的指示牌和工作人員可以問。現在我都會先在家裡列好清單,按照樓層順序採買,效率高很多。

這種多層樓的賣場最好逛的就是它的展示區,特別是廚具和衛浴那幾層,直接把整套設備擺出來讓你實際感受。上次帶媽媽去看,她光是試坐不同款式的馬桶就試了快半小時,還一直說現在的衛浴設備怎麼這麼先進。不過要提醒大家,這種地方通常都很大,記得穿好走的鞋子,不然逛到腳痠真的會很想哭。

幾層樓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幾層樓的房子最適合台灣小家庭住?」其實這個問題真的要看每個家庭的需求跟習慣啦!台灣地狹人稠,透天厝跟公寓大樓各有優缺點,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察,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比較清楚。

先說說透天厝,如果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3-4層樓的透天其實蠻適合的,長輩可以住一樓不用爬樓梯,小朋友跟爸媽住樓上,空間分配很彈性。不過打掃起來真的會累死人,而且現在新建的透天厝地坪都越來越小,樓梯佔掉不少空間。如果是小家庭的話,2-3層樓的透天就夠用了,一樓當客餐廳,二樓臥室,三樓可以當儲藏室或客房,打掃起來也比較輕鬆。

再來看看公寓大樓,現在新建案很多都是15層樓以上的華廈,但其實對小家庭來說,中低樓層(3-8樓)反而更實用。電梯不用等太久,遇到停電或電梯維修時爬樓梯也不會太吃力。而且中低樓層的房價通常比高樓層便宜,公設比也比較合理。不過要特別注意採光跟噪音問題,尤其是面對馬路的戶型。

這邊幫大家整理個簡單的比較表:

類型 適合樓層 優點 缺點
透天厝 2-3層 空間獨立、隱私性好 打掃累、房價高
公寓大樓 3-8層 管理方便、公設完善 坪數小、可能有噪音
電梯華廈 5-12層 視野好、升值潛力大 公設比高、等電梯久

另外要提醒的是,台灣地震多,不管是住哪種房子都要注意結構安全。老舊公寓最好確認有沒有做過結構補強,新建案則要看建商的信譽。還有就是停車問題,透天厝雖然可以停自家門口,但在市區常常一位難求;大樓有停車位雖然方便,但管理費也是一筆開銷。這些都是選房子時要考慮進去的實際問題。

最近走在台北街頭,你有沒有發現新建案一棟比一棟高?為什麼台北市新建案都蓋到30幾層樓?其實這背後有幾個很現實的原因。首先當然是台北土地真的貴到嚇死人,建商買地成本超高,當然要想辦法把容積率用到最滿。再來就是現在都更案越來越多,老舊公寓改建後,建商為了平衡拆遷戶的分配和賺錢空間,往上發展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案。

說到這個,我們來看看台北幾個行政區的新建案平均樓層數:

行政區 2023年平均樓層 2025年平均樓層 成長幅度
信義區 28層 32層 +4層
大安區 26層 30層 +4層
中山區 24層 28層 +4層
內湖區 22層 25層 +3層

從表格可以看到,這幾年台北主要行政區的建案樓層數都在往上爬。除了土地成本因素,現在建築技術進步也是關鍵。以前蓋高樓要考慮地震、施工難度,現在這些問題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再加上台北捷運網絡越來越發達,捷運站周邊的建案更有本錢往高空發展,畢竟交通方便的地點大家都搶著要。

另外一個很少人提到的點是,現在建案規劃越來越講究公設比,健身房、游泳池、交誼廳這些設施都要空間。與其犧牲住戶的實際使用面積,不如把樓蓋高一點,讓每層的公設分攤成本降低。這也難怪最近去看預售屋,動不動就是30層起跳,而且越高樓層的單價還越貴,建商真的很會算啊!

幾層樓

最近很多朋友在問「如何判斷一棟幾層樓的老公寓該不該買?」其實老公寓雖然價格相對親民,但要注意的眉角可不少。首先一定要看屋齡,台灣常見的30年以上老宅,管線老化問題普遍,建議找專業技師檢查水電管線狀況。另外老房子常見的壁癌、漏水問題,看屋時要特別注意牆角、天花板這些容易藏問題的地方,最好挑雨天過後去看,更容易發現問題。

老公寓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結構安全」,特別是921地震前的建築物,耐震係數可能不足。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評估:

檢查項目 注意事項
梁柱狀況 有無明顯裂痕或鋼筋外露
牆壁厚度 是否過薄(低於12公分可能有疑慮)
增建部分 陽台外推等違建可能影響結構安全
鄰房狀況 整排老宅若傾斜要特別小心

再來要考慮的是「社區管理」,很多老公寓沒有管委會,公共區域維護狀況差,樓梯間堆滿雜物、電梯老舊都是常見問題。建議打聽一下鄰居素質,如果整棟住戶都很有共識要都更,那未來可能有增值空間;反之若住戶意見分歧,可能連基本的公共修繕都很難推動。

最後別忘了算算「隱形成本」,老房子雖然總價低,但後續裝修費用可能很可觀。像是我朋友去年買了間40年老公寓,光是重拉水電管線就花了快50萬,還不算後續的泥作、木工等工程。建議看屋時隨身帶個捲尺量量門框尺寸,很多老宅門窗規格特殊,後續更換都要訂做,費用會比標準尺寸貴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