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改變國家體質的重要機制。國民基本教育承載著提升公民與社會素質的基石。本文將探討近年來台灣為提升國民素質所推行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


現況與問題
台灣自1980年代開始,已逐步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年限。其中,1997年開始試辦完全中學、綜合高中,2000年陸續實施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此等措施旨在提供國中畢業生多元選擇,然而升學競爭壓力仍舊存在,未能引導教學正常化。
目標與理念
推動十二年國教,旨在提升國民基本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並培育世界公民。此政策以五大理念為基礎:
- 有教無類: 提供所有15歲以上國民均等教育機會。
- 因材施教: 設置不同類型的學校,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 適性揚才: 透過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身興趣與能力。
- 多元進路: 發展學生多元智能,找到適合的升學或就業路徑。
- 優質銜接: 確保國民中學與高級中等教育的銜接。
推行策略
十二年國教將分為兩階段,前九年為國民教育,後三年為高級中等教育。此政策將以以下原則實施:
- 非義務教育原則: 尊重學生與家長選擇權,非強迫入學。
- 學生適性選擇與就近入學: 學生可依興趣選擇學校,以就近入學為原則。
- 課程中小學一貫原則: 建立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落實各學習階段的銜接。
- 學費差等階梯補助原則: 依學生經濟狀況提供學費補助,以實現社會公平。
階段與沿革
十二年國教將分為啟動準備階段(2011-2014)及全面實施階段(2014-2020)。其沿革可追溯至1970年代,歷經多任教育部長的努力,逐步推行。
結論
推動十二年國教,是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策略。此政策將以五大理念為核心,以分階段的方式實施,期盼能為台灣教育帶來更卓越的發展。
表格
階段 | 時間 | 內容 |
---|---|---|
啓動準備階段 | 2011-2014 | 建立政策法規,完善配套措施 |
全面實施階段 | 2014-2020 | 推廣普及化,提升教育品質 |
後續發展 | 2020以後 | 持續優化,終身學習 |
十二年國教五大理念 ─ 讓每個孩子適性揚才
「適性揚才、終身學習、均質適性、尊重多元、自主發展」,這是十二年國教的五大理念口訣,也是台灣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透過這五大理念的實踐,希望能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潛能,並且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
十二年國教五大理念的內涵
理念 | 內涵 |
---|---|
適性揚才 | 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並提供適切的學習環境和資源,讓他們可以充分發揮潛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
終身學習 | 鼓勵所有國民持續學習,即使畢業後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便適應社會的變遷。 |
均質適性 | 提供全國學生相同質量的教育,並尊重個別學生的差異,提供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 |
尊重多元 | 尊重學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性別認同和身心狀況,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和友善的學習環境。 |
自主發展 |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管理和解決問題,成為負責任的公民。 |
如何落實十二年國教五大理念
為了落實十二年國教五大理念,教育部提出了許多政策和措施,例如:
- 推廣多元學習管道: 除了傳統的學校教育之外,也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線上學習、户外探索等多元學習活動,以拓展視野和培養不同的能力。
- 發展適性輔導機制: 學校會透過學科輔導、生涯輔導、心理輔導等機制,協助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潛能,並規劃未來的學習方向。
- 提供彈性學習空間: 學校會開設彈性學習課程,讓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例如:藝術、體育、科技、語文等。
- 建構友善學習環境: 學校會營造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感受到被接受和支持。
十二年國教的效益
十二年國教的實施,已經逐漸看到一些成效,例如:
- 提升國民素養: 根據國際評量結果,台灣學生的數學和科學素養都有顯著提升。
- 增加升學機會: 透過多元入學管道,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進入理想的大學就讀。
- 促進社會公平: 提供全國學生相同質量的教育,減少城鄉差距和社會階級差異的影響。
當然,十二年國教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師資不足、資源分配不均、學生適應問題等。但相信透過政府、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十二年國教將會繼續朝著讓每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方向邁進。
延伸閲讀…
優質化網站|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特色及其在特殊教育之應用建議
參考資料
- 教育部十二年國教網站
- 十二年國教白皮書
- OECD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