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印尼反華暴動:悲慘歷史的回顧
引言
1998年5月,印尼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暴動和反政府示威,隨後引發了「黑色五月暴動」,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其中印尼華裔成為主要受害者。
暴動的根源


這些暴動是由政治腐敗、經濟問題和社會不滿等因素觸發的。新秩序政府下的經濟加速發展,導致了貧富差距惡化、裙帶資本主義和對蘇哈託統治的挑戰。
「排華」情緒的煽動
印尼政府和軍方利用印尼經濟問題,將其歸咎於印尼華裔控制經濟,煽動了「排華」情緒。印尼媒體也大量報導了暴力事件,以「排華」的框架詮釋其本質。
暴力的特質
這些暴動具有多種性質,包括經濟動機、政治動機、即興參與和種族仇恨。非政府組織報告指出,印尼流氓團體也參與其中,而軍隊在事件中也扮演了曖昧的角色。
非華裔死難者的忽視
雖然印尼華裔是暴動的主要目標,但暴動中也有大量非華裔死難者。這説明暴力的根源並不完全是「排華」,而是複雜的社會經濟因素。
強暴和性暴力
5月暴動中發生了大量強暴和性暴力案件,主要針對華裔婦女。政府官員和軍隊對這些暴行視而不見,甚至縱容。
政府的責任
主流媒體和學界普遍認為,這場暴動是有組織且有預謀的,印尼軍隊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蘇哈託政府透過軍方煽動暴動,試圖轉移金融危機壓力。
棉蘭和梭羅的暴動
棉蘭的暴動比雅加達更早爆發,持續時間更長。當地華裔受到政府官員、軍方和其他「青年團體」的勒索,以提供「安全」或「保護」。
梭羅的暴動與雅加達幾乎同時爆發,但當地人試圖將其塑造為「非排華」事件。然而,這種説法隱藏了暴力的種族主義性質。
國際反應
中國政府基於不干涉內政的原則,拒絕幹預印尼暴動。北京政府將印尼華裔稱為「印尼家庭的一份子」,認為沒有義務保護他們。
歷史影響
附錄
表格:1998年印尼騷亂時序表
日期 | 事件 |
---|---|
1998年5月4日 | 棉蘭騷亂爆發 |
1998年5月12日 | 特利剎蒂慘案 |
1998年5月13日 | 大規模騷亂蔓延至雅加達 |
1998年5月14日 | 軍隊在雅加達街頭缺席 |
1998年5月15日 | 騷亂持續,目標主要是華裔 |
1998年5月16日 | 騷亂平息,但暴力事件仍有發生 |
1998年5月18日 | 中國外交部成立24小時值班應急小組 |
1998年5月21日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關注印尼華裔境遇 |
1998年8月15日 | 《人民日報》報導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救助華裔 |
1998年5月:動盪與轉捩
1998年5月,一個充滿動盪與轉捩的月份。從金融市場的崩盤到政治格局的重組,這個月份見證了歷史性事件的發生。
金融市場崩盤
1998年5月11日,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777.68點,創下當時歷史上最大的單日點數跌幅。這場崩盤是由亞洲金融危機引發,導致全球股市大跌。
日期 | 指數 | 點數跌幅 |
---|---|---|
1998年5月11日 |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 777.68 |
1998年5月12日 | 標普500指數 | 85.16 |
1998年5月13日 |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 128.27 |
政治格局重組
1998年5月31日,印度舉行大選,結果執政國大黨遭遇慘敗。取而代之的是由印度人民黨(BJP)領導的聯合陣線。這標誌著印度政治格局的重大轉變,終結了國大黨長達數十年的統治。
政黨 | 議席 |
---|---|
印度人民黨(BJP) | 182 |
印度國大黨 | 141 |
聯合陣線 | 161 |
其他重大事件
除了金融市場崩盤和政治格局重組之外,1998年5月還發生了其他重大事件,包括:
延伸閲讀…
1998年5月30日
1998年5月日曆表
- 5月12日:美國和朝鮮簽署「框架協議」,同意凍結朝鮮核計畫。
- 5月14日:俄羅斯發射「質子-K」號火箭,搭載和平號太空站的第六個模組「曙光」。
- 5月21日: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簽署《反家庭暴力法案》,加強對家庭暴力的預防和懲罰。
- 5月28日:巴基斯坦成功試射「加茲納維」巡弋飛彈。
影響
1998年5月發生的事件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金融市場崩盤導致全球經濟衰退,而印度政治格局的重組則標誌著該國新時代的開始。這些事件共同塑造了20世紀末的全球形勢。世界衞生組織(WHO)正式宣佈根除了天花。這項成就標誌著人類在對抗毀滅性疾病方面取得的重大勝利。
日期 | 事件 | 影響 |
---|---|---|
5 月 30 日 | 世衞組織宣佈根除天花 | 人類戰勝毀滅性疾病的重要里程碑 |
結論
1998 年 5 月是一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月份,見證了多起重大事件,從核子試驗和政權更迭到重大外交突破和疾病根除。這些事件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塑造了我們今天所生活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