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幾點】午時三刻!別再猜了,申時到底何時?

【申時幾點】午時三刻!別再猜了,申時到底何時?秘

時間流轉:古中國的「時辰」制

一、時辰劃分

中國古代以十二地支作為時辰,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等分,每個時辰約相當於當下的兩個小時。十二時辰依序如下:

時辰 時間段
子時 23:00~01:00
醜時 01:00~03:00
寅時 03:00~05:00
卯時 05:00~07:00
辰時 07:00~09:00
巳時 09:00~11:00
午時 11:00~13:00
未時 13:00~15:00
申時 15:00~17:00
酉時 17:00~19:00
戌時 19:00~21:00
亥時 21:00~23:00

二、時辰制起源

申時幾點 Play

關於時辰制的確切起源尚有爭議,學者普遍認為可能在先秦時期,而後在漢代完善定名。

三、細分為「初正」

宋朝後出現「初正」細分法,將時辰再區分為「初」和「正」,例如「子初」、「子正」。如此一來,一晝夜共可分為二十四「小時」。

申時幾點

四、一刻時與時初時正

每個時辰又可細分為八「一刻時」,其中前四分之三稱作「時初」,後四分之一為「時正」。

五、明代九十六刻制

明朝實施「九十六刻制」,進一步將一天分為九十六「一刻時」。「時初」為一至四「一刻時」,「時正」為五至六「一刻時」。

六、東西方時制交匯

明清時期,西方時制傳入中國。由於雙方都將一天劃分為二十四區段,因此將西方「小時」翻譯為「小時」,而時辰則稱之為「大時」。

七、古代時間劃分

先秦典籍記載,古代曾有「一日四時」、「一日十時」、「一日十六時」等不同時辰劃分法。而後統一採用「一日十二時」,即十二時辰制。關於其具體施行的年代,學者仍存爭議。。

申時幾點:古今時制的探索

在古時,傳統的十二時辰制中,「申時」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但其具體時刻在現在的計時系統中是如何對應的呢?本文將深入探討「申時幾點」這個問題,從古代到現代,探尋時制變化的演化軌跡。

古時的申時

在傳統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制中,申時位居第八,位於「未時」與「酉時」之間。其具體時間段如下:

時辰 起始時間 結束時間
申時 下午3點 下午5點

這表示在古代,「申時」指的是午後3點到5點的期間。

申時的由來

「申」字在古漢語中有「伸展、舒展」之意。申時正是白晝轉為暮夜前的時段,此時太陽西斜,影子逐漸拉長,宛如展臂伸展,故而得名。

申時在不同地域的變異

儘管「申時」的時段概念大致統一,但在不同的地域和歷史時期也存在一定差異:

地域/時代 申時範圍
古中國(秦漢) 15:00-17:00
宋朝(偏北) 14:30-16:30
日本(江户時代) 15:30-17:30

這些變異主要與地域緯度、季節變化等因素相關。

申時與現代時制的對應

隨著鐘錶的發明和國際標準時間的制定,現行的計時系統不再使用十二時辰制,而改用24小時制。根據現代標準時制的對應關係,「申時」等同於下午3點至5點

古代時辰 現代時間
申時 15:00 – 17:00

表格總結

下表整理了古時「申時」與現代時間的對應關係:

古代時辰 起始時間 結束時間 對應現代時間
申時 下午3點 下午5點 下午3點至5點

申時的文化意涵

在傳統文化中,申時具有豐富的文化意涵,與生活習俗、社會活動等密切相關:

延伸閲讀…

時辰-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12時辰表】農曆十二時辰對照表

  • 在農業社會,申時是農人從田間收工、回家用餐的時間。
  • 在商業社會,申時往往是店家關門歇業的時刻。
  • 在官府衙門,申時通常是下班的時間,故有「申酉傳舍」之説。
  • 在宗教信仰中,申時也與鬼神活動有關,被認為是陰氣較重的時候。

結語

「申時幾點」是一個古今時制對照的問題。在傳統的十二時辰制中,「申時」指的是下午3點至5點的時段,但在不同地域和歷史時期也存在一定的變異。隨着鐘錶的發明和國際標準時間的制定,現行計時系統使用24小時制,申時對應於下午3點至5點。申時與生活習俗、社會活動密切相關,在傳統文化中具有豐富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