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典故
「竹籃打水一場空」意喻白費力氣,徒勞無功。傳説中,一名修士梁齊為求成仙,依照仙人的指點,日夜以竹籃取水。經過十年的努力,他終於盛住了一籃水,然而就在他欣喜若狂之際,籃子中的水卻盡數流失,功虧一簣。


梁齊的失敗源自於他的見死不救。當他遇見溺水孩童時,他選擇了繼續取水,錯失了成仙的機緣。仙人不忍梁齊的執著,化身為孩童試探他的為人,可惜他未通過考驗,最終與成仙擦肩而過。
此後,「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成語便廣為流傳,用以形容勞而無功、白費力氣的境況。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白費力氣,徒勞無功 | 清代惜陰堂主人《二度梅》 |
竹籃打水:徒勞無功的代名詞
竹籃打水這個成語形容做白工、徒勞無功,就像用竹籃盛水一樣,水會從竹縫中漏光,無法裝滿。這個成語源自於「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句諺語,用來諷刺人做了無意義的事情,付出再多的努力也無法得到回報。
竹籃打水的故事
傳説在古代,有一個農夫因為水源距離農田太遠,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用竹籃打水。農夫每天用竹籃從河裡打水,辛辛苦苦地運到農田裡澆灌 crops。然而,竹籃上布滿了小縫隙,水源源不斷地從縫隙中滲漏出去,農夫怎麼也無法將水運到 crops 旁。
竹籃打水的三個特點
竹籃打水這個成語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特點 | 説明 |
---|---|
徒勞無功 | 做了事卻沒有結果、白費力氣 |
浪費資源 | 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或金錢,卻得不到任何回報 |
缺乏效率 | 用了錯誤的方法或途徑,做事效率極低 |
竹籃打水的例子
竹籃打水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
- 努力學習,卻未能通過考試:花費大量時間和心力準備考試,結果還是名落孫山。
- 拼命工作,卻得不到上司的賞識:努力完成任務,卻得不到預期的回報。
- 追求愛情,卻遭到對方拒絕:付出真誠和關懷,最終卻無法獲得對方的青睞。
如何避免竹籃打水
要避免竹籃打水的情況,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 制定明確的目標:設定可行且具體的目標,避免空泛或不切實際的理想。
- 選擇正確的方法:使用適當的方法和途徑達成目標,避免盲目嘗試或走彎路。
- 評估資源:衡量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確保有足夠的條件來完成任務。
- 尋求協助:必要時尋求他人或專業人士的協助,彌補自己的不足。
- 保持耐心和韌性:做任何事都需要時間和堅持,不要輕易放棄或氣餒。
竹籃打水的啟示
竹籃打水的成語告誡我們要避免徒勞無功的行為,做任何事情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在開始行動之前,應仔細評估目標是否可行,方法是否正確,資源是否充足,並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陷入竹籃打水的窘境,取得最終的成功。
延伸閲讀…
竹籃打水一場空
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