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的起源與名稱的典故
在古代,中國人將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七顆行星稱為「七曜」。後來,他們將這七顆星體分配給一週中的七天,形成「七曜記日法」。不過,這種記日法並沒有在中國廣泛流行。
相反,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採用了七曜之名來稱呼一星期的七天。但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將日曜日(星期日)排在最前面。這是因為在日本的傳統曆法中,太陽為首,象徵著萬物之始,應置於最前。


至於為什麼日本的七曜順序與中國不同,則要追溯到公元前。當時,蘇美爾人建立了神塔,並相信有七位星神輪流「值勤」。這些星神分別是:太陽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
後來,星期制被古巴比倫人繼承,並傳播到古猶太人。隨後,星期制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而傳到了歐洲。近代日本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引進了星期制,並與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現在所見的七曜日。
為了方便記憶,可以利用以下表格:
星期 | 星曜 | 神祇 |
---|---|---|
星期日 | 日 | 天照大神 |
星期一 | 月 | 月読尊 |
星期二 | 火 | 火産霊神 |
星期三 | 水 | 水波能売神 |
星期四 | 木 | 木木能知神 |
星期五 | 金 | 金山彥神 |
星期六 | 土 | 産土大神 |
日本金木水火土:五行與日本文化的深刻連結
五行學説源自古代中國,認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組成,它們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這一觀念被傳入日本後,深刻地融入日本文化之中,影響著日本的思想、藝術、生活習俗等各個方面。
日本金木水火土對應表
五行 | 日文 | 顏色 | 方位 | 季節 | 行業 |
---|---|---|---|---|---|
金 | ゴン | 白色 | 西方 | 秋季 | 金屬、珠寶 |
木 | モク | 綠色 | 東方 | 春季 | 植物、農業 |
水 | スイ | 黑色 | 北方 | 冬季 | 液體、水產業 |
火 | カ | 赤色 | 南方 | 夏季 | 火焰、能源 |
土 | ド | 黃色 | 中央 | 四季 | 房地產、農業 |
日本文化中的五行
陰陽五行説:五行與陰陽學説相結合,形成陰陽五行説,將自然界一切事物分為陰陽屬性。陰陽和五行共同構成日本世界觀的基礎,影響著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五行相生相剋:五行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這種關係在日本文化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五行在日本建築中的運用:五行學説在日本建築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例如,傳統日本建築的屋頂一般採用黑色瓦片,代表水;屋檐下垂,象徵木;房子的柱子代表金;牆壁用泥土糊製,象徵土;房頂尖角代表火。
五行在日本飲食文化中的運用:五行也影響了日本飲食文化。日本人注重均衡飲食,認為食物應包含五行中的所有元素才能保證身體健康。例如,傳統的日本料理中,紅色食物代表火,綠色食物代表木,白色食物代表金,黑色食物代表水,黃色食物代表土。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