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太極】台灣太極,身心強健的專業指南

【台灣太極】台灣太極,身心強健的專業指南

科學化太極養生,活化身心

引言
台灣太極武術學院創設的太極養生課程,整合醫學專家與太極拳教練的專業知識,以科學化的分析設計出一套嚴謹易懂的太極學習體系,將傳統太極融入現代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循序漸進的學習系統
課程依循現代醫學原理,將太極分解為可獨立拆解的功法,學員可隨時隨地練習,不受場地限制。根據個別需求,量身打造適合的功法組合,提供針對性的訓練方式。

台灣太極 Play

鬆柔舒展,放鬆身心
太極的緩和動作能放鬆腰背關節肌肉,作為鍛鍊的前奏。透過繞環、呼吸調節與意念放鬆,全面提升九大關節的靈活度,強化心肺功能、平衡感與筋骨柔韌度。

台灣太極

站樁鬆勁,內外調和
八式環連的站樁練習,強調虛領頂勁、立身中正等太極要訣,由外而內、由淺入深,逐步舒展身心,達到鬆敬、鬆靜、鬆淨與鬆勁的狀態。

螺旋纏繞,深度鬆化
八個螺旋纏繞動作幫助鬆展緊繃的身軀,歸正復位,促進內部組織與臟腑按摩,提升免疫功能。

核心肌羣鍛鍊,穩固全身
課程針對上盤、中盤、下盤的核心肌羣設計三種動作訓練,運用太極的鬆柔、纏繞原理,穩固全身如九宮格般。

科學化的訓練方式
課程採用科學化分析,建立嚴謹的訓練方式,確保每個動作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各功法可獨立拆解,學員可根據不同時段和場合進行練習,不受空間限制。

個性化學習方案
針對不同會員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功法組合,滿足個別差異。課程運用於運動處方,量身定出適合學員的學習方式,讓學員在科學化訓練下,有效提升身心健康。

台灣太極:藴含文化與養生的瑰寶

台灣太極,承襲中國傳統太極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本土文化特色,已發展成深受台灣民眾喜愛的運動及養生方式。

發展沿革

時期 主要發展
清領時期 太極拳經由閩南渡海而來
日治時期 太極拳於學校體系中被教授
戰後時期 太極拳社團蓬勃發展
1970 年代 「中華武術總會」成立,太極拳納入武術體系
1990 年代至今 台灣太極自成一格,在國際賽事屢獲佳績

流派與特色

流派 主要特點
楊式太極拳 動作舒緩柔和,重視內勁
吳式太極拳 以腰為軸,動作連貫流暢
陳式太極拳 動作緊湊快速,強調勁力發揮
孫式太極拳 注重整體性,強調「虛實」變化
武式太極拳 動作剛柔相濟,勁力圓活飽滿

台灣太極的特點在於融合了本土文化,強調身心調和與實用性,並發展出獨特的養生套路,讓一般民眾也能輕鬆習練。

養生功效

台灣太極的養生功效眾多,包括:

  •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體能
  • 舒緩身心壓力,安定情緒
  • 提升關節靈活度,預防跌倒
  • 調節呼吸系統,增強肺活量
  • 強化肌肉力量,預防肌肉流失

國際賽事

台灣太極在國際賽事中屢獲佳績,為台灣爭光。

賽事 表現
2022 年第 4 屆國際太極拳錦標賽 獲團體總冠軍
2021 年第 3 屆國際太極拳錦標賽 獲 55 枚金牌
2019 年第 2 屆國際太極拳錦標賽 獲 32 枚金牌

結語

台灣太極已成為台灣重要的文化和養生資產,不僅傳承了中國武術精髓,也融合了本土文化,並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透過習練台灣太極,民眾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延伸閲讀…

台灣太極拳總會

台灣太極武術學院Taiwan Taichi & Wushu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