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風霽月意思】探索「光風霽月」的深邃意境:涵養高潔不凡的君子風骨

【光風霽月意思】探索「光風霽月」的深邃意境:涵養高潔不凡的君子風骨

皎月明風,盛世太平[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風晦冥之時多。」後亦以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也作「光霽」。近冰壺秋月英語lit. light breeze and clear moon (idiom),period of peace and prosperity,noble and benevolent character’]

光風霽月 釋義 出處 示例
明潔 雨過天晴後的光明景色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 「雨後天空,光風霽月,令人心曠神怡。」
太平盛世 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時代 「光風霽月之下,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繁榮。」
高尚情操 心地坦蕩,品格高潔 《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 「君子之風,光風霽月,令人敬佩。」
氣度軒昂 舉止大方,氣勢雄渾 「他氣度軒昂,目光炯炯,宛如光風霽月。」
心胸豁達 不拘小節,胸襟寬廣 「光風霽月之人,心胸豁達,包容萬物。」

典故與演變

「光風霽月」一詞出自《大宋宣和遺事.元集》,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亮景緻。後來比喻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盛世。宋代大儒周敦頤稱讚其弟子程顥胸懷灑落,宛如光風霽月,遂將此意運用在形容人的品格高潔。歷經時代變遷,「光風霽月」已成為讚譽他人高尚氣度、心胸寬闊的常用辭彙。

光風霽月意思 Play

光風霽月 – 出處與詮釋

文本來源

「光風霽月」一詞出自於《世説新語·賞譽·支道林》:「支道林在京口講《道德經》,時值八月,京口盛暑。林葛衣疏巾,坐高講堂。聽眾數百,莫不肅肅危坐,惟有慧遠神情泰然,似不為所動。道林下座後,責怪慧遠道:『卿何意,數百賢士,唯卿軒抗。』慧遠回答道:『支公講者,聖人之道。聖人之道,光風霽月。』」

光風霽月意思

詞語意義

「光風霽月」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光風」和「霽月」。

  • 光風:「光」指太陽,「風」指風光,合義為明朗的晴空、和煦的清風。
  • 霽月:「霽」指雲散日現,「月」指月亮,合義為晴朗夜晚的清輝、皎潔的明月。

因此,「光風霽月」比喻光明磊落、高潔脱俗的君子品德或超凡脱俗的景緻。

解釋 用法
明朗而高潔的人或境界 形容君子或雅緻的情境

表格

用法 範例
形容君子 他為人光風霽月,令人敬仰。
形容雅緻的情境 賞花賞月時,正值光風霽月,景緻甚佳。

延伸探討

「光風霽月」一詞在華語文化中廣泛使用,除了比喻君子品德外,還有如下延伸意義:

  • 超凡脱俗的事物:如藝術佳作、文壇盛會。
  • 清爽宜人的氣候:如春暖花開、秋高氣爽。
  • 豁達開朗的心境:如胸懷坦蕩、氣定神閒。

通過這些延伸意義,「光風霽月」一詞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中國人對於光明灑脱、高雅閒適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