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揭曉測量界的奧秘:「尺」與它的量度夥伴之秘密

【尺】揭曉測量界的奧秘:「尺」與它的量度夥伴之秘密

尺,東亞傳統度量單位

尺,東亞古典長度單位,等同於十寸。寸最初源自成年人的寸口寬度[1]。中國殷朝始創尺制,後代更迭,尺度不一,輾轉傳播至日本、朝鮮半島乃至越南等地,各地遂各自衍生出差異化發展。

現存西漢實物尺中,有長23.1釐米的銅尺和23.2釐米的錯金鐵尺。

咫,約為成年女子手掌長度,約等於八寸。「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説文》。

尺 Play

周尺為周朝官定尺度[2][3],歷代王朝皆奉以為圭臬[4][5]。周尺約為漢尺八寸[6][7][8]。尺、寸、尋、丈為度量基本單位[9]。十分為寸,十寸為尺[10][11],十尺為丈,九寸則等於黃鐘之長[12]。推算可得黃鐘笛管長九寸[13]。黃鐘尺寸加倍即為尺八[14]。

漢代以後,尺長逐漸加長。劉歆的累黍為尺法被採為定論[15][16]。北魏時期,拇指與中指一叉相距為一尺[17]。南北朝始,天文尺與常用尺漸趨系統化。唐朝法典《唐六典》承襲漢制,規定一黍之寬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一尺二寸為大尺,用於音律、中藥、冠冕測度[18]。宋初沿用唐制,以太府寺為度量衡器製作與管理機構,頒發的尺子稱為「太府寺布帛尺」,因徵收布帛屬三司(鹽鐵、度支、户部)管轄,故又稱「三司布帛尺」[19]。宋代,累黍為尺法遭質疑[20][21]。明代朱載堉《樂律全書·律學新説》記載,明代常用尺分為營造尺、裁衣尺和量地尺三種。《律呂精義》言營造尺與大明寶鈔墨邊等齊,裁衣尺與其紙邊等齊。明營造尺與宋三司布帛尺相近,凡田畝、布帛、營造,往往用此尺[22]。

曲尺,即矩形尺[23][24],類似現代直角尺。多用於建築營造,矩即木工所用的曲尺[25]。朝廷裁製官服所用尺度,因與禮制有關,不可隨意更改,故基本採用小尺。大尺一尺是小尺(又稱黍尺)的一尺二寸。明代尺制標準尺度為:營造尺32釐米,量地尺32.6釐米,裁衣尺34釐米[26]。

尺

雙手張開之間的長度稱為一尋[27][28]。明張自烈《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為一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故有身長八尺、六尺之孤、昂藏七尺、丈夫之説,而倍尋曰「常」,「尋常」之長度,故丈量身高等用的是小尺(律尺),而非營造用的魯班尺、大尺,而矮胖宋江的六尺身高以明小尺(約1尺=26.7釐米)計僅過160釐米,不滿五尺的武大郎就更矮了,再比如呂布與赤兔馬都一丈高,關羽九尺二寸,都不會以30公分作一尺計算。

19世紀,尺長介於30釐米至37釐米不等。根據1864年英國報告,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營造尺長為12.71英寸(32.3釐米),量地尺長為12.058英寸(30.63釐米),而常用於測量距離尺的長度為12.17英寸(約30.9釐米)。但在廣州,用於本地貿易的尺長在14.625到14.81英寸(37.15到37.62釐米)不等,用於中英貿易的尺長則為14.1英寸(約36釐米)[29]。

尺制的演變與各地差異

地區 起源 長度 特色
中國 殷代 23.1-23.2釐米 漢尺八寸、宋代三司布帛尺
日本 中國 30.3釐米 尺貫法、尺八
朝鮮半島 中國 30.0釐米 尺貫法、尺八
越南 中國 32.5釐米 尺貫法、尺八

尺度在生活中的應用

尺作為度量單位,在古代社會無處不在,從建築營造、布帛測量到日常丈量,都離不開尺。

營造尺:建築工程中丈量長度的常用意具。

裁衣尺:裁剪服飾時丈量布料長度的工具。

量地尺:測量土地面積的尺度。

律尺:測量音律長度用的尺。

尺制與文化

尺度不僅是一個度量單位,更與文化息息相關。中國古代的尺度體系反映了社會等級制度和文化習俗。尺制的演變也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

尺:測量、規範和文化符號

在人類文明中,尺作為一種長度測量工具和象徵文化規範的符號,有着悠久的歷史。從古老的原始尺子到現代精密儀器,尺子不斷在演變,反映了人類對精確性的追求和社會規範的變遷。

歷史沿革

最早的尺子出現在史前時代,它們是用骨頭、木材或石頭製成的簡單測量工具。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人們使用楔形文字系統刻在泥板上記錄長度測量值,這種稱為尺的標準化測量系統。古埃及人和古羅馬人也發展了自己的尺度,這些尺度後來影響了歐洲的測量系統。

文明 尺度名稱 長度 (mm)
美索不達米亞 庫比圖 (cubit) 約495
古埃及 皇家尺 (royal cubit) 約524
古羅馬 尺 (pes) 約296

隨著時間的推移,尺子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不斷提高。在近代,隨着精密工程的發展,諸如遊標卡尺、千分尺和激光測距儀等高精度測量儀器被發明出來,使長度測量達到前所未有的精確度。

測量工具

尺子在各種領域作為測量工具,包括:

  • 工程和建築:測量建築尺寸、規劃空間、繪製藍圖。
  • 科學實驗:準確測量物理量,如距離、厚度和體積。
  • 製造業:確保生產中部件和產品的尺寸正確。
  • 日常生活:測量傢俱、裁剪布料、計算距離等。

文化符號

除了測量功能外,尺子在許多文化中也被用作象徵性的符號:

  • 權力與統治:在古代埃及,尺子代表了法老的權威,用於懲罰和賞賜。
  • 正義與公正:在西方文化中,尺子與法律和正義有關,代表著公平與標準。
  • 時間與距離:尺子也被用來象徵時間的流逝和距離的遠近。
  • 秩序與和諧:尺子直線的屬性象徵著秩序、和諧和對稱。

在藝術和文學中,尺子經常出現在與測量、秩序和判斷相關的主題中。例如,在畢卡索的《格爾尼卡》中,破碎的尺子象徵著戰爭的破壞和混亂。而在卡夫卡的小説《審判》中,尺子代表了官僚體制的冷漠和非理性。

表格:尺度比較

延伸閲讀…

尺_百度百科

尺子, 捲尺(Ruler) –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

國家 尺度單位 標準長度
英國 英寸 (in) 25.4 mm
美國 英尺 (ft) 304.8 mm
日本 米 (m) 1,000 mm
台灣 公尺 (m) 1,000 mm
中國 米 (m) 1,000 mm

結論

尺子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測量工具,也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意義的符號。從古代原始尺子到現代精密儀器,尺子不斷演進,反映了人類對精確性的不懈追求和社會規範的變遷。在測量、象徵和表達方面,尺子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