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地藏王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的感人故事:揭開《地藏經》的神秘面紗

【大願地藏王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的感人故事:揭開《地藏經》的神秘面紗

地藏菩薩

引文

[地藏菩薩(梵語:क्षितिगर्भ Kṣitigarbha[1]),又稱地藏王菩薩,佛教菩薩之一,音譯為乞叉底蘗婆[2],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而得名[3]。亦被尊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等菩薩一同深受世人敬仰。\n地藏菩薩之梵文名「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kṣiti」(乞叉底)有大地之意,「garbha」(檗婆)有胎藏或含藏之意,故云「地藏」。《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等均稱「地藏菩薩」。[5]《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則以「地藏王菩薩」稱之[6],故漢地尊稱菩薩為「地藏王」,王者意思是「自在」,表示菩薩「於一切法自在」義[7]。]

大願地藏王菩薩 Play

概述

地藏菩薩的梵文名意為「大地內的寶藏」,意喻菩薩的功德與願力如大地般無盡無邊,能承載眾生的一切苦難。地藏菩薩在西秦聖堅法師譯《佛説羅摩伽經》中首次以持地藏菩薩出現。南北朝時期,菩薩的形象逐漸完備,並被尊為地府的教主。隋唐之際,隨著《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廣傳,地藏菩薩的地位日益崇高,成為漢傳佛教中重要的救度菩薩。

前生事蹟

大願地藏王菩薩

  • 婆羅門女:為救墮入地獄的母親,發願渡盡一切罪苦眾生。
  • 光目女:設齋祈求母親脱離地獄之苦。
  • 國王:與鄰國國王發願,不度盡眾生,誓不成佛。

誓願

地藏菩薩發下宏大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意即,只要地獄中還有一眾生受苦,菩薩就不會成佛;只有度盡一切眾生,菩薩才能證得佛果。

功德

地藏菩薩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不僅救度罪苦眾生,還能預知未來。據《佔察善惡業報經》記載,地藏菩薩過去已證道佛果,但隱匿功德,化身菩薩,度化眾生。

形象

地藏菩薩身披袈裟,手持錫杖與蓮花,獨具風格。他常騎著神獸諦聽,可聆聽地獄眾生的苦難之聲。

共修法門

地藏菩薩因應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性,留下地藏佔察法門,教導信眾通過持輪佔卦,求示業報,懺悔罪障。

民間信仰

地藏菩薩深受民間信仰,被尊為冥界教主,負責審判死者,超度亡魂。在華人地區,供奉地藏菩薩的寺廟甚多,其中尤以台灣的地藏庵與鹿港地藏王廟聞名。

結論

地藏菩薩以其大悲大願與救苦救難的精神,成為佛教中重要的信仰對象。地藏菩薩的誓願與功德,激勵著無數眾生,奮發向上,行善利他,共證菩提。

大願地藏王菩薩:地獄救度之光

大願地藏王菩薩是大乘佛教中著名的菩薩之一,以其宏大的誓願和救度地獄眾生聞名。關於大願地藏王菩薩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地藏菩薩本願經》中。

誓願無量

大願地藏王菩薩曾發下五大山願,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願望 內容
第一願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第二願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第三願 獄火寒冰,消除遍淨。
第四願 畜生轉人,得聞妙法。
第五願 罪垢消滅,功德圓滿。

神通廣大

大願地藏王菩薩具有不可思議的神通廣大,能變化無窮,遊歷十法界,無處不在:

神通 描述
遍滿虛空 能遍佈於整個虛空中。
身遍法界 能遍佈於三界及六道之外。
現身説法 能隨機應化,對不同的眾生示現不同的形象説法。
救度有情 能救度一切眾生,包括地獄中受苦的眾生。

救度地獄眾生

大願地藏王菩薩發下眾生度盡的宏願,特別是專注於救度地獄中的眾生。相傳,地藏菩薩常遊歷地域,尋求受苦受難的眾生,慈悲救度,拔苦與樂:

事蹟 描述
拔度母親 地藏菩薩的母親曾經投胎到地獄中,地藏菩薩發大願,超度其母,離苦得樂。
稱讚光明 地藏菩薩勸導地獄中的罪苦眾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滅罪生光。
消除業障 地藏菩薩持唸佛號,幫助地獄中的眾生消除業障,減輕痛苦。
發願超度 地藏菩薩發願,永遠留在地獄中,直到地獄空無一人的時候。

供奉與修持

大願地藏王菩薩廣受敬仰,民間常見建有地藏寺廟或供奉地藏菩薩像:

延伸閲讀…

大願地藏王菩薩的故事,完整瞭解《地藏經》 – 菩提禪修

地藏王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祂的大孝與大願

供奉方式 方法
造像供奉 塑造或繪製地藏菩薩像,虔誠供奉。
讀誦經典 誦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瞭解地藏菩薩的誓願和事蹟。
持念聖號 念誦「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聖號,消除業障,祈求庇佑。
放生佈施 效法地藏菩薩的慈悲心,放生佈施,救度一切眾生。

結語

大願地藏王菩薩以其宏大誓願和慈悲救度,成為佛教中備受推崇的菩薩。信奉地藏王菩薩,不僅可以幫助消除業障,獲得庇佑,更是弘揚佛教慈悲和救度精神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