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地名由來】揭曉後龍鎮地名由來的秘密:龍與風水的傳説

【後龍地名由來】揭曉後龍鎮地名由來的秘密:龍與風水的傳説

龍地名探索

傳説中,吉祥的龍盤踞在有靈性的潭水之上,故名「龍潭」。後龍鎮原名「後壠」,源自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凹浪」社的譯音。苗栗縣的後龍溪流經此區,將後龍一帶塑造為丘陵和平原兼具的地形。

後龍地名由來 Play

「龍崎」舊稱「番社」,因早期西拉雅平埔族新港社在此定居而得名。而「龍井」的命名則取自「龍目井」,傳聞井水源自古樟樹,滋養了鄰近的彰化古城。

龍潭鎮中心的龍潭大池相傳水中有黃龍現身,因而得名。而「茄投」之名,推測源自拍瀑拉平埔族社的譯音地名。日後改為「龍井」,源於區內「龍目井」的雅稱。

後龍地名由來

後龍鎮的早期居民以西瓜、地瓜、花生等作物為經濟產業,被譽為「後龍三寶」。而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苗栗縣海線地區的發展重鎮。

後龍地名的由來

後龍的命名由來,眾説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説法:

説法一:後方的龍脈

此説認為,後龍位於苗栗縣靠海地區,地理位置上,在縱貫鐵路和後龍溪的後方,宛如一條龍脈,故取名為「後龍」。

説法二:海岸線的弧形

後龍的海岸線呈弧形,形似龍的尾部,故而得名「後龍」。

説法三:祭祀龍神

早期後龍地區時常受到海風侵襲,居民為祈求平安,便祭祀龍神,並將該地命名為「後龍」。

説法四:客家話的諧音

後龍的客家話發音為「hau-liau」,與「後龍」類似,故傳説後龍地名由來於客家話諧音。

説法五:閩南語的描述

閩南語中,「後龍」一詞指稱「後面的龍」,意指後方有龍脈環繞。

説法六:龍脈的終點

後龍位處苗栗縣的龍脈末端,因此得名「後龍」。

説法七:傳説中的龍

相傳,昔日有一條黑龍在後龍溪口附近出沒,人們為紀念此傳説,將該地命名為「後龍」。

説法八:鄭成功登陸

鄭成功在清朝時期曾於後龍登陸,並在此招募兵馬,故後龍地名由此而來。

總結

後龍地名的由來,尚無定論,上述各種説法各有其支持者。然而,無論其真實性如何,這些傳説都增添了後龍這個地名獨特而饒富興味的歷史背景。

延伸閲讀…

後龍鎮(台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名逸聞》苗栗縣篇(12)後龍平埔族新港社故居地

説法 內容
説法一 後龍位於縱貫鐵路和後龍溪的後方,宛如一條龍脈。
説法二 後龍的海岸線呈弧形,形似龍的尾部。
説法三 早期居民為祈求平安,祭祀龍神,並將該地命名為「後龍」。
説法四 後龍的客家話發音為「hau-liau」,與「後龍」類似。
説法五 閩南語中,「後龍」一詞指稱「後面的龍」,意指後方有龍脈環繞。
説法六 後龍位處苗栗縣的龍脈末端。
説法七 傳説中有一條黑龍在後龍溪口附近出沒。
説法八 鄭成功在清朝時期曾於後龍登陸,並在此招募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