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層樓高度】樓高秘辛大公開!1層樓高度到底多少?

【1層樓高度】樓高秘辛大公開!1層樓高度到底多少?

夾層、挑空、挑高與複層式構造:裝修前的必知名詞

前言

現代小宅當道,若能透過夾層等方式擴大空間,實屬理想。本文將深入探討夾層、挑空、挑高、複層式等相關建構名詞,幫助讀者在裝修前掌握相關法規與概念。

1層樓高度 Play

名詞釋義與法規規定

夾層屋與樓中樓

夾層屋指在既有建築物中增建的半樓層結構。合法夾層僅能位於一樓或頂樓(即「樓中樓」)。其面積不得超過同一樓層的 1/3 或 100 平方公尺。

1層樓高度

挑空

指夾層以外的建築空間。

挑高

指建築物樓層的高度設計。住宅及集合住宅建築的一樓樓高不得超過 4.2 公尺,其他樓層不得超過 3.6 公尺。

複層式構造

樓層高度不超過 4.2 公尺,室內平均高度不超過 3.6 公尺。

住宅樓層高度計算

樓層高度扣除樓板厚度後的淨高度即為室內高度。樓板厚度通常為 18 至 25 公分,扣除後室內淨高度約為 275 公分。

樓地板隔音規定

《建築技術規則》要求樓地板厚度 15 公分以上,隔音緩衝材需降低 17 分貝噪音。較新的建築會鋪設隔音地墊,減少住户間的噪音傳遞。

其他注意事項

購買預售屋時,需瞭解「樓層高度」和室內淨高度的差別,並考量隔音效能以保障居住品質。

總結

認識夾層、挑空、挑高、複層式等相關名詞有助於讀者在裝修前擬定合適的設計方案,確保空間使用與居住舒適性兼具。

1 層樓高度:建築與空間的關鍵考量

定義與量測

1 層樓高度,又稱為樓層高度,是指 1 個樓層內地板至天花板之間的垂直距離。根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1 層樓高度的標準有所不同。在台灣,1 層樓高度通常介於 3.0 公尺至 3.6 公尺之間。

影響 1 層樓高度的因素

影響 1 層樓高度的因素眾多,包括:

因素 影響
建築類型 不同的建築類型,如住宅、商業或工業建築,其 1 層樓高度需求不同。
功能需求 樓層的使用目的,如辦公室、零售或住宅,會影響所需的 1 層樓高度。
天花板吊飾 天花板吊飾,如管道、燈具和空調系統,會影響淨空高度,進而影響 1 層樓高度。
建築法規 地方建築法規通常會規定 1 層樓高度的最小值,以確保安全和居住性。

1 層樓高度的優缺點

不同的 1 層樓高度各有其優缺點:

1 層樓高度 優點 缺點
空間利用效率高 天花板低,可能造成壓迫感
中等 兼顧空間利用率和居住性 較無顯著優缺點
空間感好,視野開闊 成本較高,可能增加能源消耗

1 層樓高度與建築設計

1 層樓高度是建築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考量。它影響著:

  • 空間分配: 1 層樓高度決定了每個樓層的可用空間。
  • 採光和通風: 高 1 層樓高度有利於採光和自然通風。
  • 居住性: 適當的 1 層樓高度有助於營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
  • 成本: 1 層樓高度會影響建築材料和施工成本。

1 層樓高度標準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 1 層樓高度有不同的規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標準:

延伸閲讀…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164-1-全國法規資料庫

一層樓一般有多高

國家/地區 標準
台灣 3.0 – 3.6 公尺
美國 3.05 公尺
英國 2.75 公尺
日本 2.8 公尺

結論

1 層樓高度是一個重要的建築設計考量,它影響著空間分配、居住性、成本和其他因素。瞭解影響 1 層樓高度的因素以及不同高度的優缺點,對於設計舒適且功能性的建築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