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葬禮與現代殯葬服務
在親人仙逝之際,選擇合適的喪禮方式至關重要。傳統土葬方式仍保留著,但近年興起了環保葬、火化進塔等環保、簡約的選擇。無論選擇哪一種類型,最重要的是尊重亡者,表達對其永恆的思念與追憶。
火化是當今最普遍的儀式,最後在「火來了!」的呼喚中將棺木送入火化爐。火化前的準備包括申請火化許可,進行誦經或祝禱法事,讓家屬與亡者告別。在骨灰檢骨後,禮儀人員請家屬將骨頭放入骨灰罐,並告知亡者已搬遷安息,至此火化撿骨儀式告一段落。


進塔是火化後的常見選擇,將骨灰罐放置於靈骨塔中安奉。由於傳統習俗認為進塔時程會影響子孫運勢,許多人會選擇吉日進行。若當天不適合進塔,則可擇日安置。
環保葬是一種現代葬禮方式,提倡不立碑、不築墓、不進塔,讓遺體回歸大地,對環境友善。環保葬種類繁多,包括花葬、樹葬、海葬、植葬等。在花葬和樹葬中,骨灰研磨後撒入土中,並覆蓋泥土。海葬則將骨灰裝入「安息盒」,伴隨鮮花拋灑入海中。植葬則將骨灰埋藏於政府規定的綠化區域。
環保葬的治喪流程與傳統葬禮並無太大差異,仍可陪伴親友走完最後一程。百日、對年及合爐儀式可依信仰進行祭拜。環保葬雖不留墓碑或塔位,但免去了維護與舟車勞頓的辛勞,對亡者也是一種體貼與尊重。
在沒有墓地或塔位的節日裡,環保葬不拘泥於形式上的祭拜。家屬可在家中設立牌位,或善用政府提供的線上追思系統,亦可自行舉辦追思聚會,或前往園區在不影響他人及遵守焚香祭拜規定的情況下緬懷親人。
墓園價格差異顯著
台灣的墓園價格差異很大,與地區、位置、環境、設備、管理、產權等因素相關。台北地區的合法私人土葬墓園,每坪價格從45萬元起跳,最高超過100萬元,價格高昂,反映出土葬在都會區已成為身份象徵。
墓園價格計算通常以「坪」為單位,小型墓約5至10坪,大型墓則在20坪以上。北部地區墓園價格較高,約10萬至50萬元。中部地區約5萬至15萬元,南部地區約3萬至12萬元,東部地區約3萬至10萬元。
在土葬與火葬之間,存在一種折衷的方式——火化土葬,將骨灰埋葬於土中,墓地面積較小,價格比直接土葬便宜。火化土葬的墓園通常為家族墓園,最常見的規格是放4個骨罈或8到10個骨灰罈,價格約50萬至80萬元。
火化土葬也有頂級的墓園,例如金寶山一個1.44平方公尺只能放骨灰的墓地就需280萬元。輪葬墓園也是一種折衷方式,入土後一段時間後須撿骨遷葬。
從法規的演進趨勢來看,台灣土葬用地日漸減少。新墓地的申請條件嚴格,墓地也不能向銀行貸款融資。殯葬業者表示,合法私人舊墓地擴建是目前的供應主力,不少墓地透過收購並變更周邊土地,擴大墓地面積。
殯葬業的演變
台灣的殯葬業經歷過幾段「反市場」的年代。民國91年《殯葬條例》實施前,火化極為罕見。現在火化比例已達98.7%。火化後可入塔或土葬,但靈骨塔的價格反而比火化土葬更高。
殯葬業者解釋,靈骨塔管理較好、利潤較高,業者透過預售方式進行投資型吸金,將靈骨塔炒到不合理的價位。傳統土葬方式雖然佔地面積較大,但需求量低,價格反而較低。
火化後土葬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對身後事的處理方式也逐漸多元化,除了傳統的土葬外,火化後土葬也成為現代人 increasingly popular 的選擇。火化後土葬結合了火化與土葬的優點,既能滿足現代環保意識,又能保留傳統習俗的莊嚴與尊嚴。
火化後土葬的優點
優點 | 説明 |
---|---|
環保 | 火化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負擔,避免遺體腐敗產生的汙染 |
節省空間 | 火化後的骨灰體積小,可節省墓地空間,也讓後代子孫的祭拜更方便 |
衞生 | 火化能徹底殺死細菌病毒,避免傳染病的產生 |
符合現代生活 | 火化後土葬的儀式較為簡潔,符合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 |
尊重傳統 | 骨灰土葬保留了傳統的安葬形式,讓後代子孫仍能祭拜祖先 |
火化後土葬的流程
火化後土葬的流程一般如下:
- 火化:將遺體放入火化爐中,在高温下燃燒成骨灰。
- 骨灰處理:將骨灰收集起來,並放置在骨灰罈中。
- 土葬:將骨灰罈埋葬在墓地中,並進行傳統的土葬儀式。
注意事項
火化後土葬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選擇合適的骨灰罈:骨灰罈應選擇耐用且密閉性良好的材質,以保護骨灰。
- 墓地選擇:墓地應選擇排水良好、環境安靜的地方,避免影響周圍環境。
- 尊重傳統習俗:雖然火化後土葬是一種現代化的安葬方式,但仍應尊重傳統習俗,舉行適當的祭拜儀式。
常見問題
Q:火化後土葬是否需要撿骨?
A:通常不需要撿骨,因為火化後的骨灰已較為細小。
Q:火化後土葬的費用是多少?
A:費用因火葬場、墓地和儀式規模而異,建議提前諮詢相關業者。
Q:火化後土葬是否可以選擇海葬?
A:可以,但需選擇符合環保規定的海域,並取得相關許可證。
火化後土葬是一種兼具環保、節能、衞生和傳統意義的安葬方式。它既符合現代人對環境友善的訴求,又能保留傳統習俗的莊嚴性。因此,火化後土葬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接受和選擇的身後事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