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患子(學名:Sapindus saponaria),也稱「黃目仔」、「洗手果」、「肥皂果樹」,是無患子科無患子屬的落葉喬木,原產於亞洲東南部。
無患子樹高可達20公尺,具壯碩的主幹,互生的羽狀複葉長橢圓形,葉長7至14公分,葉寬2至5公分。圓錐花序自枝條頂端伸出,綠色花瓣有5枚,花徑約0.5公分。果實為圓形龍眼狀,黃褐色,直徑2至2.5公分,成熟後由綠色轉為半透明的棕色。
無患子因其果皮含有皂素,揉搓後可產生泡沫,故古代用作清潔劑。其厚實的木材也可用於製造傢俱。無患子適合全日照或半日照,耐乾旱但不耐濕,萌芽力較弱,應避免大幅修剪。


無患子科植物種類繁多,分佈廣泛,常見的有荔枝、龍眼、紅毛丹等熱帶果樹,以及台灣欒樹等觀賞樹木。無患子科植物多為喬木或灌木,具有乳汁,葉子或種子含有微毒的皂素。
特徵 | 描述 |
---|---|
學名 | Sapindus saponaria |
別名 | 黃目仔、洗手果、肥皂果樹 |
科屬 | 無患子科無患子屬 |
生長型態 | 落葉喬木 |
樹高 | 可達20公尺 |
葉 | 羽狀複葉,長橢圓形,互生 |
花 | 圓錐花序,綠色花瓣,花徑約0.5公分 |
果 | 圓形龍眼狀,黃褐色,直徑2至2.5公分 |
皂素 | 果皮含有,可產生泡沫 |
用途 | 清潔劑、傢俱製作 |
生長環境 | 全日照或半日照,耐乾旱 |
禁忌 | 不耐濕,萌芽力弱 |
相關植物 | 荔枝、龍眼、紅毛丹、台灣欒樹 |
無患子樹:用途廣泛且環保永續的神奇樹種
無患子樹是一種常綠大喬木,廣布於亞洲東南部和熱帶地區,又稱木欒樹、苦練子樹或無患樹。它以其獨特的果實和廣泛的用途而聞名。
特徵與形態
無患子樹株高可達20公尺,樹幹筆直粗壯,樹皮呈灰褐色帶有縱向裂紋。它的葉片為卵形或橢圓形,長約10-25公分,葉緣有細鋸齒。無患子樹的花朵為總狀花序,花冠呈黃白色,花期在春末夏初。
果實
無患子樹的果實最具特色,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2-4公分,未成熟時果皮呈綠色,成熟後轉為黃褐色或棕色。果皮布滿密集的刺狀突起,內含1-3顆種子,種子呈球形,表面光滑。種子含有豐富的皂苷,是一種天然的清潔劑。
用途
1. 清潔劑:
無患子果實中的皂苷是一種天然的潔淨成分,可以將污垢和油脂溶解。傳統上,人們將無患子果實搗碎,製成手工肥皂或洗衣液。無患子清潔劑温和不刺激,環保無毒,非常適合敏感肌膚和嬰兒衣物。
2. 中藥材:
無患子皮和果實皆入藥,中醫認為無患子皮味苦性寒,有清熱降火、祛風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痢疾、腸炎等症狀。無患子果實性平味酸,具有止咳化痰、祛風止痛的作用,可緩解支氣管炎、肺炎等問題。
3. 造紙原料:
無患子皮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以製成高品質的紙張。歷史上,中國唐代就開始使用無患子皮造紙,製成的紙張潔白細緻,耐蟲耐腐,廣受推崇。現今,仍然有少數造紙廠使用無患子皮來生產高級紙張。
4. 景觀植物:
無患子樹株型挺拔,葉色翠綠,果實奇特,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它常被種植於公園、道路兩旁或寺廟中,作為綠化和景觀美化植物。
5. 其他用途:
無患子樹的木材堅硬耐腐,可以製成傢俱、木地板或農具。此外,其葉片和枝條可以作為牲畜飼料。
種植與照護
無患子樹喜愛温暖濕潤的環境,適應性強,栽培容易。它通常以種子繁殖,也可以用扦插、壓條等方式繁殖。種植時應選擇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積水。幼苗期需要適當的庇蔭,成熟後即可耐全日照。
經濟價值
無患子樹的經濟價值相當可觀,其果實是重要的天然清潔劑原料,在化妝品、保健品和清潔用品產業中廣泛應用。此外,無患子皮的造紙價值也使其成為林業經濟的重要樹種。目前,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種植無患子樹,推廣其環保永續的用途。
延伸閲讀…
無患子 –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
無患子|亞泥生態園區官方網站植物生態-花蓮生態復育
注意事項
無患子種子含有少量有毒成分,生食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因此,應避免食用未處理過的無患子種子。
無患子果實用途與組成表格
用途 | 組成 |
---|---|
清潔劑 | 皂苷(天然清潔成分) |
中藥材 | 無患子皮(清熱降火) 無患子果實(止咳化痰) |
造紙原料 | 纖維素 |
景觀植物 | 觀賞價值 |
其他用途 | 木材(傢俱、地板) 葉片和枝條(牲畜飼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