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骨塔安葬指南:讓亡者安息,後代興旺
引言


台灣因地小人稠,土地資源珍貴,自民國 80 年推行塔葬與環保葬,成為國人安葬的主要方式。晉塔(進塔),亦即安葬骨骸,是慎重而神聖的儀式,本文將提供重點注意事項,以協助家屬在晉塔過程中順利進行,讓亡者安息,後代興旺。
晉塔流程
- 塔位選擇與預約:
- 聯繫納骨塔管理單位,預約晉塔時間。
- 辦理相關程序,如塔位申請、繳費、選位等。
- 準備文件:
- 火化許可證
- 塔位訂購證明
- 塔位權狀
- 塔位所有人或申請人身分證
- 晉塔儀式:
- 聘請宗教師主持安葬儀式。
- 準備祭品、紙錢或獻花等晉塔物品。
- 遷葬者:
- 提供遷葬證明(進公塔者)。
- 申請遷出證明(遷出者除户證明、公所見證)
擇日原則
- 傳統習俗:
- 根據祖先生辰、命理、流年論法,擇選吉時吉日。
- 考慮先人命庚、子孫命庚,以及塔位座向方位。
- 現代簡化:
- 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多家屬選擇火葬後直接前往納骨塔晉塔,不再另行擇日。
其他注意事項
- 避免延誤:
- 與納骨塔人員協調晉塔時間,避免費時枯等。
- 塔位開啟:
- 提前開啟塔位,確保骨灰罈順利安位。
- 塔位供應:
- 私人寶塔提供較完整服務,可事先提出需求。
- 公立納骨塔則需注意相關規定。
- 塔位沖煞:
- 晉塔日沖的生肖歲數,應事先避開。
- 吉時選擇:
- 呂子平老師建議以仙命生辰八字,搭配財馬、官祿吉神,選擇最有利的吉日。
晉塔時間:探索古代中國建築的智慧
晉塔簡介
晉塔,全稱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應縣,是一座始建於遼代(907-1125)的八角形佛塔,也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塔式建築之一。因塔內供奉文殊化身晉國公,又名「應縣佛宮寺塔」,簡稱「晉塔」。
建造歷史及結構
晉塔始建於遼代應曆十年(960年),歷時七年竣工。塔高67.31公尺,共九層。塔基為石砌台座,塔身由木材建造,採用榫卯結構。塔內設有木質樓梯,可拾階而上。塔內外裝飾有精美的彩繪和雕刻。
建築特點
特點 | 説明 |
---|---|
榫卯結構 | 塔身由木塊組裝而成,不使用一根鐵釘。 |
八角形平面 | 每一層平面皆為八角形。 |
樓閣式造型 | 每層塔身皆仿中國傳統建築樓閣式造型,設有飛檐和斗拱。 |
迴廊與欄杆 | 每層設有外廊,外廊周圍裝飾有雕花欄杆。 |
彩繪與雕刻 | 塔身內外佈滿精緻的彩繪和雕刻,內容包括佛教人物、動物、花草等。 |
地震 resistance | 晉塔採用了獨特的地震 resistance 設計,在多次地震中仍屹立不搖。 |
晉塔時間:科學與智慧的展現
晉塔不僅是一座建築傑作,也是古代中國建築科學與智慧的展現。
1. 力學設計
晉塔採用榫卯結構,塔身由上萬根木塊組成。儘管沒有使用任何金屬連接件,但其結構極其堅固,能承受巨大重力和地震力。
2. 防火措施
塔內設有防火層,這些防火層由青磚砌成,具有隔熱防火作用。此外,塔內還有多處防火門,可阻擋火焰蔓延。
3. 抗震設計
晉塔的塔基為石砌台座,台座基座較厚,可有效分散塔身重量。此外,塔身木構件採用榫卯結構,具有良好的韌性和 flexibility。這些設計使得晉塔即使在面臨地震時,也能保持穩定。
4. 防腐處理
塔內木構件採用特殊防腐劑處理,可防止木頭腐爛。塔頂設有避雷針,可引導雷電能量,保護塔身。
結語
晉塔是古代中國建築智慧與科學的完美體現。它不僅是一座歷史文物,更是一座建築奇觀。晉塔時間展現了古代建築師的卓越技藝和科學思維,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
延伸閲讀…
晉/進塔儀式不是放進靈骨塔就好!晉塔的意思與禁忌?不NG …
晉塔流程- 青潭寶塔花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