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的一曲仙界之音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的一曲仙界之音

【詩歌賞析】王勃《登廬山》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登高廬山,放眼八荒,詩人王勃以楚狂之姿,放聲高歌,嘲笑塵世迂腐。

此詩為王勃之名作,流傳千古,以其豪邁之氣勢、瑰麗之 imagery,描繪了廬山之雄奇秀麗,抒發了詩人避世求仙之情懷。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Play

廬山之景 詩句 意境
雙峯矗立 金闕前開二峯長 巍峨壯觀
雲錦張鋪 屏風九疊雲錦張 華麗絢爛
黛光映照 影落明湖青黛光 清澈幽深
瀑布遙望 香爐瀑布遙相望 氣勢磅礴
蒼山疊嶂 迴厓沓嶂凌蒼蒼 連綿起伏
陽光普照 翠影紅霞映朝日 朝氣蓬勃
大江東流 大江茫茫去不還 浩瀚無垠

詩人以大手筆勾勒廬山之景,展現其雄奇秀麗,令人嘆為觀止。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詩人追求道法自然,逍遙自在,以琴音入道,在仙境中尋求寄託。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全詩以豪放之姿,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避世求仙之情。詩音跌宕起伏,意境雄奇瑰瑋,流露出詩人既想擺脱世俗羈絆,又留戀美好人間的矛盾情懷。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與盧綸的友誼與詩歌對話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是贈予好友廬侍御盧綸的詩作,收錄於《全唐詩》。這首詩以「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為題目,表達了李白對盧綸的思念、慰藉和對兩人的友誼之珍視。

本篇文章將探討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的內容、背景和李白與盧綸之間的友誼,並分析這首詩在中國詩歌史上的意義。

內容與背景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是一首七言古詩,共十二句。詩中李白以「我」的口吻,回憶了自己與廬侍御的交往和友誼,表達了對廬侍御的思念之情。全詩以「寄」字貫穿,展現了李白與盧綸之間深厚的友誼和詩歌對話。

以下列出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的內容:

內容
東林送我情,白帝浮舟歸。 李白與廬侍御在廬山的東林寺相遇,廬侍御贈送李白浮舟。
醉卧雷池上,結髮贊華暉。 李白醉卧在雷池之上,廬侍御為李白束髮,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世亂遭飄蕩,此生空虛舟。 時代動盪,盧綸流落他鄉,李白漂泊無依,兩人難以相聚。
我昔東魯遊,寄書與汝期。 李白想念廬綸,曾經寫信約定相聚,卻因時局動盪而無法成行。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李白感慨人生短暫,與朋友聚散離合,猶如天上星宿聚散無常。
今我長年客,百意報不詳。 李白身為遠客,無法報答盧綸的恩情。
遠遊情已洽,平生我所思。 雖然相隔兩地,李白的思念之情卻從未間斷。
寄語廬山叟,何時見厥師? 李白感念廬侍御的恩情,希望再次見面。

李白與盧綸的友誼

李白與盧綸的友誼始於廬山的相遇,兩人都懷有相同的理想和抱負,成為知己好友。廬綸在李白困頓潦倒之時給予了幫助和支持,李白也對廬綸的才華和品格讚賞不已。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正是兩人心靈交融的見證。李白在詩中表達了對廬綸的思念和慰藉,以及對兩人友誼的珍惜。全詩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詩歌意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 表現友誼真摯深厚:這首詩以其動人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李白與廬綸之間深厚無偽的友誼,成為中國古代詩歌中表達友情的重要範例。
  • 反映時代動盪憂愁:詩中流露了李白和盧綸對亂世的憂愁和感慨,寄寓了他們希冀和平、安定生活的願望。
  • 抒發漂泊孤獨之情:李白一生漂泊,羈旅之情始終縈繞心頭。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抒發了李白的孤獨之感和對友情的渴望。
  • 展現詩歌對話魅力:這首詩是李白與盧綸詩歌對話的結晶,體現了唐代詩歌「寄懷」、「唱和」的傳統,展示了詩歌作為情感交流和思想表達的手段。

結論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是李白詩作中的經典之作,不僅表達了李白與盧綸之間深厚的友誼,也反映了唐代詩歌的時代特色和藝術成就。這首詩以其真摯的情感和動人的詩句,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永恆的篇章。

延伸閲讀…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_原文、翻譯及賞析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