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寺】位於京都右京區,建於公元888年的真言宗御室派的總寺,現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寺內擁有壯觀的建築,包括五重塔、二王門、金堂等。其中二王門高達18.7公尺,由三座入口組成,分別象徵「不貪戀事物」、「不重視外表」、「不任意妄為」之意。
仁和寺以其美麗的櫻花「御室櫻」而聞名,有別於一般的櫻花,御室櫻樹形較矮,從枝幹到末梢都滿開繁花。花期較晚,一般在4月上旬至4月中旬綻放,被譽為「京都最晚開的櫻花」。


寺內共有約550株櫻花樹,其中御室櫻約有130株。漫步在櫻花花海之中,還可以眺望遠處雄偉的五重塔,景色如畫。此外,仁和寺還有其他重要文化財建築,如採用宋元時期古建築屋頂樣式的「鐘樓」、供奉一千零一尊觀音像的「三十三間堂」等。
建 築 | 高 度 (公尺) | 特 色 | |
---|---|---|---|
二 王 門 | 18.7 | 三 座 入 口 , 分 別 象 徵 「 不 貪 戀 事 物 」 、 「 不 重 視 外 表 」 、 「 不 任 意 妄 為 」 之 意 | |
五 重 塔 | 32.70 | 復 古 建 築 格 局 , 被 認 為 是 代 表 江 户 時 期 建 築 藝 術 的 建 物 之 一 | |
鐘 樓 | — | 採 用 中 國 宋 · 元 時 期 古 建 築 屋 頂 樣 式 之 一 的 入 母 屋 造 , 朱 紅 色 屋 頂 與 粉 紅 色 櫻 花 相 當 搭 配 | |
三 十 三 間 堂 | — | 供 奉 一 千 零 一 尊 觀 音 像 , 長 長 的 佛 堂 建 築 而 聞 名 , 堪 稱 日 本 的 稀 世 珍 寶 |
仁和寺 孔雀明王:佛教守護神與藝術珍寶
簡介
仁和寺孔雀明王是日本佛教中一位重要的守護神。供奉於京都仁和寺的藏王堂內,是平安時代後期雕刻的傑作,以其獨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而聞名。
歷史與傳承
仁和寺孔雀明王雕像據説由平安時代後期著名雕刻家康慶所作。康慶是當時京都最負盛名的佛像雕刻家,其作品以寫實的表現手法和細膩的技藝而聞名。
平安時代後期,日本佛教興起密宗,孔雀明王作為密宗守護神,受到廣泛信仰。仁和寺孔雀明王雕像便是這一時期密宗藝術的代表作之一。
** icon=”fa-table” 孔雀明王簡介
特徵 | 描述 |
---|---|
名稱 | 孔雀明王 |
供奉地 | 京都仁和寺藏王堂 |
雕刻年代 | 平安時代後期 |
雕刻家 | 康慶 |
用途 | 密宗守護神 |
造型與特徵
仁和寺孔雀明王雕像呈坐姿,三面八臂,騎乘孔雀。其面容莊嚴,目光炯炯,身披華麗的瓔珞和天衣。手臂上持著各種法器,包括劍、輪、弓箭等,具有降服邪惡、保護眾生的象徵意義。
孔雀明王座下的孔雀昂首挺胸,羽毛華麗,與明王威武的形象相得益彰。孔雀象徵著智慧和速度,寓意明王能迅速降服邪惡,守護眾生。
工藝與技法
仁和寺孔雀明王雕像的工藝精湛,運用了多種技法。其表面採用了薄金箔和塗漆,色彩鮮豔奪目,增強了佛像的莊嚴感。此外,雕像的頭部和手部採用了寄木造技法,即將不同木材拼接成型,具有良好的強度和穩定性。
文化與藝術價值
仁和寺孔雀明王雕像不僅是佛教的守護神,更是一件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珍寶。其精湛的雕工和獨特的造型,體現了平安時代後期佛教藝術的最高水平。
該雕像被指定為日本國寶,受到日本政府的嚴格保護。它不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也成為眾多藝術愛好者欣賞和研究的對象。
傳説與信仰
在日本民間,關於仁和寺孔雀明王流傳著許多傳説。相傳,明王曾顯靈保護仁和寺免受火災和地震的侵襲。此外,人們還相信祈求明王能帶來好運、消災解厄,因此深受日本民眾的信仰和敬拜。
結論
延伸閲讀…
仁和寺の仏畫・絵畫 | 世界遺産 真言宗御室派総本山 仁和寺
仁和寺孔雀明王像
仁和寺孔雀明王是日本佛教中重要守護神,也是平安時代後期佛教藝術的傑作。其獨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其成為日本佛教和藝術史上的珍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