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有情的婚姻趣事及其語言的傳承
[昔日,兩心相繫的戀人攜手步入婚姻殿堂,精心籌備婚禮。男方簡三江,女方宋美婷。由於親友多諳台語,簡三江特別囑咐婚宴全程使用方言。]
婚宴當日,司儀介紹新人出場時誤將講稿中「迎新郎」唸作「幹三天」,「新娘」唸作「爽未停」,引得滿場鬨笑。
一青年暗戀一女子,不料女子提出嚴苛條件:若非擁有奧迪A6和兩層別墅,休想交往。青年垂頭喪氣,父親得知後安慰他:「車輛可從容解決,然兩層別墅,拆除三層豈不可惜?放棄追求,人間佳人無數,莫因一人損及住所。」


新學期始,校長訓示新教師:「學子猶如衣食父母,應盡心教導。成績優異者,或將報效國家;中等者,返校從教;較差者,或將創業富裕,回饋母校。」
新教師好奇:「霸凌同學,頂撞師長者如何處置?」校長意味深長:「此類學子日後多從政,應優待相待。」
一位丈夫外遇,欲與妻子離異,卻難以啟齒。一日深夜,幽會歸來敲門,妻子卻拒絕開門。
簡三江台語的語言特色及其傳承
時移世易,簡三江台語雖在台灣文化中居重要地位,但面對挑戰:
隨著社會變遷,使用簡三江台語的人數逐漸減少。
年輕一代對於方言的重視程度不及長輩,語言傳承出現斷層。
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流行文化的影響,也對方言造成衝擊。
儘管如此,簡三江台語依然透過歌謠保存,其中車鼓陣的傳統表演藝術承前啟後,讓這古老的語言煥發新的生機。此外,現代歌手也透過歌曲詠唱方言,讓簡三江台語薪火相傳。
簡三江台語:台灣語言文化中的珍寶
簡三江,素有「台灣歌謠之父」之稱,其創作的台語歌謠傳唱至今,深受台灣人民喜愛。簡三江台語作為台灣本土語言文化的一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社會和文化意義。
簡三江生平與創作
簡三江(1882-1954),本名簡金水,生於台南市大岡山。早年從事農業,後受日本殖民政府徵召前往日本學習音樂。返台後,他從事歌謠創作,以「簡三江」為筆名,發表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台語歌謠,包括《望春風》、《月夜愁》、《心酸酸》等。表1列出了簡三江的部分代表作品及其創作年份:
歌曲 | 創作年份 |
---|---|
《望春風》 | 1933 |
《月夜愁》 | 1934 |
《心酸酸》 | 1936 |
簡三江台語的特色
簡三江台語融合了客語、閩南語和日本語等元素,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具有以下特色:
- 豐富的詞彙:簡三江台語吸收了來自不同語言的詞彙,使其擁有豐富的表達能力。例如,《望春風》中「望穿秋水」一詞,即來自客語。
- 生動的語句:簡三江台語善用俚語和比喻,使得語言生動形象。例如,歌曲《月夜愁》中的「月娘よ,照阮心頭」一語,以月亮比喻愁思,貼切而感人。
- 感性的旋律:簡三江的歌曲多以悲傷、懷舊或愛情為主題,旋律優美哀婉,能夠直擊人心。例如,《心酸酸》的旋律就充滿了無奈與感傷。
- 強烈的文化特徵:簡三江台語反映了當時台灣的社會風土人情,具有強烈的時代印記和文化特徵。
簡三江台語的影響
簡三江台語對台灣語言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促進台語歌謠盛行:簡三江的歌曲風靡一時,帶動了台灣本土歌謠創作熱潮。許多後輩歌手和音樂人深受簡三江的影響,繼續創作並演唱台語歌曲。
- 豐富台灣語言:簡三江台語的詞彙豐富了台灣語言的表達能力,使其更加生動形象。許多簡三江歌曲中的詞語和語法至今仍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
- 保存台灣文化:簡三江的歌曲記錄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情感,為台灣本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通過聆聽和傳唱這些歌曲,後人可以認識和瞭解台灣過去的文化風情。
簡三江台語作為台灣語言文化中的珍寶,不僅是台灣音樂史上的輝煌篇章,也是台灣本土文化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傳承簡三江台語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豐富台灣的文化寶庫,更能加深台灣人民對自身文化根源的理解和認同。
延伸閲讀…
99.10.25[轉貼笑話]台語的婚禮 – 遊戲猴滴窩- 痞客邦
黑特帝大- #NTÜHater4_37928 有一對情侶要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