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 説明 |
---|---|
牌位 | 東亞禮儀中,用以紀念神明、聖賢、祖先、亡者的木牌 |
靈位 | 供奉神明,非偶像崇拜 |
神主 | 供奉神明 |
神龕 | 置放神位的小祠堂 |
祖龕 | 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 |
公媽牌 | 祖先牌位 |
福州民系 | 稱牌位為「牌套」 |
宗廟 | 供奉歷代君王牌位 |
忠烈祠 | 供奉忠臣烈士靈位 |
顯忠院 | 韓國國家公墓 |
靖國神社 | 日本供奉軍人靈位 |
神主牌 | 奉祀祖先的牌位 |
地基主 | 家宅守護靈 |
太歲 | 值年神明 |
佛號 | 用以度化眾生的名稱 |
南無阿彌陀佛 | 常見的佛號 |
阿彌陀公廟 | 供奉「南無阿彌陀佛」佛號 |
阿立祖 | 平埔族祖靈信仰 |
公廨 | 供奉阿立祖的祠堂 |
九玄七祖位 | 越南祖先牌位 |
靈位、魂位、魂帛、靈帛 | 新亡者牌位 |
豎魂帛 | 招魂牌位 |
公媽龕 | 祖先牌位龕 |
回出位牌 | 可打開的日本牌位 |
過去帳 | 日本佛教記載祖先名諱的文書 |
靈璽、靈璽簿、御靈代 | 日本神道供奉祖先的神具 |
トートーメー | 琉球沖繩方言的牌位 |
歷代祖先 | 牌位上記載的祖先 |
倒房 | 無後之旁系男性祖先 |
昭穆制 | 祖先牌位排列順序 |
ウチナーイフェー | 沖繩位牌 |
神牌位:祖先祭祀與信仰的精神寄託
神牌位是漢字文化圈中傳統祭祀儀式上的重要物件,代表著對已故祖先或神靈的崇敬與思念。自古以來,神牌位的使用與祭祀禮俗息息相關,不僅承載著傳承家族文化的使命,也體現了信仰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力。
一、何謂神牌位


神牌位,又稱神主牌位、祖牌位,是一個書有已故祖先或神靈姓名、稱謂的小型牌位。其材質、形式依照地域文化有所不同,常見的有木製、金屬製、玉製等,上方書寫逝者姓氏、法名,下方或有「顯祖考某氏之神位」、「故顯考×府君神位」等字樣。
二、神牌位的設置
神牌位通常供奉於各家族的廳堂或佛堂之中,稱為「神主堂」或「佛堂」。其具體擺放位置與方式各地稍有差異,但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方位 | 擺放原則 |
---|---|
正前方 | 神龕或供桌上,面向大廳門口 |
西牆 | 背山面水,象徵庇護子孫 |
東牆 | 避開西曬,有利於神牌位保存 |
三、神牌位的祭祀禮儀
祭祀神牌位的禮儀在不同文化中有顯著差異,如華人傳統信仰中的道教祭祀、佛教超拔儀式等。但都包含了獻供祭品、禮拜誦經、燒香焚紙等基本要素,其目的是表達後代之孝思或祈求先祖神靈保佑。
四、不同文化中的神牌位
除了華人傳統信仰之外,其他文化之中也有類似於神牌位的物件:
文化 | 物件名稱 | 用途 |
---|---|---|
日本神道 | 御靈 (みたまま) | 供奉已故祖先或家族守護神 |
韓國儒教 | 靈牌 (영패) | 祭祀已故君王、官員或祖先 |
北歐維京信仰 | 盧恩碑 | 紀念戰死的維京戰士 |
五、神牌位文化意義
神牌位的使用反映了華人傳統信仰與家族倫理觀念。其承載以下文化意義:
- 追思祖先:以神牌位為寄託,表達後代對已故祖先的追思哀悼。
- 家族紐帶:神牌位是家族精神連結的象徵,維繫同宗之間的血緣與情感。
- 傳承文化:通過定期祭祀神牌位,後代學習傳統祭祀禮儀,瞭解家族歷史,繼承中華文化。
- 尋求護佑:不少信眾相信奉祀神牌位有助於獲得祖先、神靈的庇佑,保佑子孫事業平安、健康如意。
六、神牌位在現代社會
隨著社會變遷與信仰形態的多元化,神牌位的影響力有所式微。但仍有不少家庭堅守傳統,為逝者設置神牌位。部分家庭已採用替代方式,如電子靈位,在符合現代審美觀唸的同時,也傳承了祭祀之情。
由此可見,神牌位是華人傳統文化中一種極具意義的物件,反映了社會倫理觀念與信仰體系。它不僅是祖先祭祀的載體,更是家族傳承、尋求精神寄託的重要途徑。
延伸閲讀…
祖先牌位神位神主牌位一定由長子繼承奉祀嗎?神 …
祖先牌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