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山牆】五行山牆:揭開古代建築的神秘符號!

【五行山牆】五行山牆:揭開古代建築的神秘符號!

五行山牆,又稱馬歸
馬歸,亦稱規壁、歸壁、封頭壁[3],是漢族傳統建築封火牆常見形式,為屋頂曲脊和垂脊銜接處鼓起部分[4]。由曲脊、紋路和脊頭組成,覆蓋磚瓦[4]。

其和燕尾、瓦鎮為古厝屋脊常見造型[1],早期無特定名稱,後由高燦榮教授提出[5]。一般而言,官宅愛用翹起燕尾脊[7],民宅則用屋脊平直、兩旁收於邊牆的馬歸式建築[7]。

五行山牆 Play

馬歸造型源自《秘傳水龍經》五行學説[8]。金形圓、木形直、水形曲、火形鋭、土形方[9]。搭配家族命格,互補增強[11]。有時受地區、宗族影響,或家族長老使用何形,周遭居民也跟進[11]。

台灣以金形馬歸最常見,各地型態不同[1]。木形馬歸分佈廣泛,著名建築有台北保安宮、板橋林家[1]。坐東向西屋宅,正身馬歸通常為木形[1]。

五行山牆

水形馬歸根據彎角弧度,分為閩南和客家型[1]。坐北朝南屋宅,正身馬歸會使用水形[1]。

類型 特徵 分佈
金形 脊呈現圓角形 台灣各地
木形 脊呈現直線形 無地域性分佈
水形 脊呈現彎曲形 閩南、客家
火形 脊呈現鋭角形 較少見
土形 脊呈現方形 較少見

馬歸的造型變化豐富,常混用不同形態[1]。其起源、形制、應用,反映了傳統建築中文化、風水、地理等因素的影響。

五行山牆:傳統建築中的五行八卦元素

五行山牆,俗稱「馬頭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獨特的建築特徵,常見於民居、寺廟、官衙等建築中。其名稱源自道教的「五行」和「八卦」理論,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種元素,八卦指乾、坤、震、巽、坎、離、艮、兑八種卦象。五行山牆將這些元素融入建築設計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美學意義。

五行山牆的特點

五行山牆具有以下特點:

特點 描述
山形輪廓 山牆呈山形,中部高聳,兩側逐漸降低。
五行元素 山牆上裝飾有水、火、木、金、土五種五行元素的圖案或神獸。
八卦符號 山牆中部常繪有八卦符號,代表天、地、水、火、山、澤、雷、風。
辟邪納福 五行山牆被認為具有辟邪納福、鎮宅保平安的作用。

五行山牆的歷史演變

五行山牆起源於春秋時期,最初作為宮殿建築的屋頂裝飾。漢代以後,五行山牆開始普及於民居、寺廟等建築中。唐宋時期,五行山牆的形制趨於完善,成為中國建築中的標誌性特徵。明清時期,五行山牆達到鼎盛,其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五行山牆的種類

五行山牆根據造型和形式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類型 特點
五馬頭牆 五座山牆並排排列,中間一座最高,兩側逐漸降低。
三馬頭牆 三座山牆並排排列,中部和兩側山牆高度相同。
平馬頭牆 山牆呈平面狀,沒有山形輪廓。
尖馬頭牆 山牆呈尖形,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

五行山牆的文化意義

五行山牆不僅具有建築美學價值,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義:

  • 五行相生相剋:五行山牆上五行元素的排列體現了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
  • 八卦鎮宅:八卦符號被認為具有鎮宅保平安的作用,五行山牆上繪有八卦,寓意庇佑宅邸風水和諧。
  • 吉祥瑞獸:五行山牆上的神獸圖案,如龍、鳳、麒麟等,代表了吉祥和福氣。
  • 辟邪消災:五行山牆被認為具有辟邪消災的作用,其特殊造型和圖案有鎮壓邪祟之效。

總之,五行山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極具文化特色的建築元素。其獨特的山形輪廓、五行元素和八卦符號的結合,不僅體現了傳統建築的審美追求,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吉祥寓意。

延伸閲讀…

五行山牆_百度百科

五行山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