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基武廟:台灣最古老的關帝廟
引言
位於台南中西區的開基武廟,是一座供奉關聖帝君的古老廟宇,其歷史可追溯至明鄭時期。作為台灣第一座關帝廟,開基武廟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其建築和文化內涵也別具特色。
歷史沿革
明鄭時期:
根據《開基武廟廟誌》記載,開基武廟於明永曆二十三年(1669 年)創建,當時鄭成功部將從福建奉請二個關聖帝君神像來台。民眾在承天府西定坊的港口前搭蓋草寮供奉神像,後來因參拜者日益增多而建廟。


清朝時期:
清康熙八年(1769 年),開基武廟正式改建為廟宇。當時的廟址位於關帝港,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成為重要的商業活動中心。武廟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被稱為「關帝港武廟」。
日治時期:
1926 年,民間人士依照原建築型式對開基武廟加以調整。然而,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武廟受到盟軍轟炸幾乎全毀。
戰後至今:
戰後,地方仕紳籌款修繕武廟。1974 年,正殿因屋頂漏水嚴重而展開重修工程,後殿被拆除。1976 年,新大殿落成,部分原先供奉在正殿的神像移至大殿供奉。
建築特色
開基武廟屬於街屋型態的廟宇建築,廟前緊臨道路。現存建築格局由三川門與正殿部分構成,形成連續的空間。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則是硬山擱檁的承重牆系。正殿屋頂為硬山單簷燕尾式。
供奉神像
正殿神龕內供奉主神關聖帝君、關平世子、周倉爺、張仙大帝、玉靈天君等。供桌上供奉三寶佛、觀世音菩薩、五公菩薩、福德正神等。
民間信仰
開基武廟是台南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信徒眾多。武廟應驗靈簽名傳遐邇,新美街,昔日也有了「抽籤巷」之稱。
文化價值
開基武廟不僅是台灣第一座關帝廟,其建築和歷史文物也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1985 年,開基武廟正殿被內政部指定為「開基武廟原正殿」古蹟。
參觀資訊
開基武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與西門路二段 300 巷的丁字路口。廟面格局不大,但卻是台灣第一座祭祀關聖帝君的「關帝廟」。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是到台南旅遊時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
其他相關廟宇
- 祀典武廟:台灣規模最大的關帝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
- 大天后宮:台南市中西區最大的媽祖廟,與開基武廟相距不遠。
- 赤崁樓:台南市中西區歷史悠久的古蹟,與開基武廟相距不遠。
附錄:開基武廟供奉神像與對應表
神像 | 位置 |
---|---|
關聖帝君 | 主神 |
關平世子 | 左陪祀 |
周倉爺 | 右陪祀 |
張仙大帝 | 左偏祀 |
玉靈天君 | 右偏祀 |
三寶佛 | 供桌上 |
觀世音菩薩 | 供桌上 |
五公菩薩 | 供桌上 |
福德正神 | 供桌上 |
三官大帝 | 後殿神龕 |
馬使爺 | 正殿前庭左側 |
虎爺 | 正殿「馬使爺」下方 |
關帝港:台灣歷史與文化中的重要樞紐
關帝港,又稱安平港,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貿易港口,位於台南市安平區。自17世紀以來,關帝港一直是台灣與外界聯繫的門户,見證了台灣發展的許多關鍵時刻。
歷史沿革
年代 | 事件 |
---|---|
1624年 | 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台灣,在安平建立熱蘭遮城 |
1662年 | 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將安平港改名為「萬年港」 |
1683年 | 清朝統治台灣,將安平港改名為「關帝港」 |
1860年 | 安平港開港,成為台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
1960年代 | 台南市區發展,安平港逐漸轉型為觀光景點 |
地理位置
關帝港位於台南市西側,與鹿耳門溪出海口相望。港口周圍環繞著廣闊的濕地,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
經濟發展
自17世紀以來,關帝港一直是台灣主要的貿易港口。早期,主要進出口商品為茶葉、絲綢、糖等農產品。19世紀末,隨著台灣經濟發展,關帝港逐漸轉型為工業港口,主要進出口商品為石油、鋼鐵等原料。
文化古蹟
關帝港擁有豐富的文化古蹟,包括:
- 熱蘭遮城: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興建的堡壘,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歐洲建築之一。
- 安平古堡:鄭成功於1662年擴建的熱蘭遮城,後成為清朝時期的軍事要塞。
- 安平樹屋:廢棄的榕樹倉庫,樹根盤根錯節地覆蓋了屋頂和牆壁,形成獨特的景觀。
- 億載金城:清朝時期興建的炮台,是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古炮台。
觀光旅遊
近年來,關帝港逐漸轉型為觀光景點。遊客可以參觀歷史古蹟、漫步河岸步道、欣賞濕地生態。此外,關帝港還有許多特色小吃,如蝦仁飯、蚵仔煎等,深受遊客喜愛。
延伸閲讀…
【台南.中西區】台灣第一座關帝廟-台南開基武廟 – 忘路之遠近
台南關帝港開基武廟小關帝廟最新特色資訊,圖片,及評價
結語
關帝港是台灣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樞紐。歷經數百年的滄桑變幻,它不僅見證了台灣的變遷,也成為台南市重要的觀光景點和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