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鄧氏:新界五大氏族之一
屏山鄧氏,新界五大氏族之一,原居江西吉安,後遷廣東元朗屏山鄉。相傳為黃帝後裔,因其祖先受封於鄧國而得姓。
宋初,鄧漢黻徙居嶺南,定居於岑田。其後裔鄧符協遷居於屏山,因其地形似蟹,築室建村,取名「蟹崗」。
清末,新界割讓予英國,屏山鄧氏反抗英軍,成立「太平公局」抗英。1997年,屏山鄧氏提出以拆除警署換取遷移祖墳,政府同意將前屏山警署改為屏山鄧族博物館。
屏山鄧氏族人陸續興建祠堂、書室等建築物,至今仍保存完好。鄧氏宗祠,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用作祭祖、聚會等用途。


屏山鄧氏族人認為屏山警署破壞風水,對其歷史文物造成侮辱。1994年,鄧氏提出以拆除警犬訓練中心換取賠償。1996年,提出待警署搬遷後,將建築物交予屏山鄧氏作為博物館。
1899年,屏山警署建於屏山嶺上,被鄧氏族人稱為「大石」。1990年代初,政府要求屏山鄧氏遷移祖墳,鄧氏提出以拆除警犬訓練中心和賠償遷墳費用換取遷移祖墳。
五世祖鄧馮遜興建鄧氏宗祠,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1990至1991年間,鄧氏宗祠曾大事重修,費用由屏山鄧萬裏祖祖嘗撥付。宗祠現仍用作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
鄧氏宗祠於2001年12月列為法定古蹟。屏山鄧氏族人均為洪儀祖之子孫。洪贄祖屬上房,子孫分居東頭村、羅屋村、巷尾村(東頭三村)、新生村及輞井村。洪惠祖屬下房,子孫分居祥降圍、新圍、錫降圍、錫降村、新屋村及紫田村。
廈村鄧氏於區內建立「廈村市」作為村民買賣之所。鄧林後人鄧季琇(號松嶺)於元朝末年遷居龍躍頭凹下,逐漸發展為「五圍六村」。
鄧壽祖生鄧處安、鄧敬安。鄧處安生鄧康仁、鄧康義,鄧敬安生鄧德荷、鄧德蘭。鄧康仁生鄧洪生、鄧洪惠,鄧德荷生鄧洪儀、鄧洪贄。
鄧陽生鄧珪,而鄧珪生子鄧元英和鄧元禧;鄧布生鄧瑞,而鄧瑞生子鄧元禎、鄧元亮和鄧元和。
元英、元禧、元禎、元亮和元和的後人各自繁衍,並散居東莞各地(宋、元時今香港地區屬東莞),合稱「五大房」。
鄧元禎一族是香港新界鄧氏的屏山系,而鄧元亮一族則由錦田系分支到廈村、龍躍頭、萊洞和大埔頭。
鄧漢黻(粵語:鄧漢黻)的四世孫鄧符協於熙寧二年(1069年)中進士,獲授廣東陽春縣縣令。
但根據鄧氏族譜,指早於鄧漢黻一代已親自遷居於岑田。
北宋初期,居於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白沙鄉的鄧漢黻徙遷往廣東;南宋末年,另一支原居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的族人亦由鄧志齋率領在廣東嘉應州吉梅鄉開基。
宋徽宗時官至承務郎,任江西贛州縣令。建炎三年金人南侵,元亮起兵勤王,於道上救得宋高宗之女趙氏皇姬,其後許配予其子鄧惟汲(鄧自明),二人育有四子鄧林、鄧杞、鄧槐和鄧梓。
鄧梓後人鄧壽祖仕官於元,後與子孫復居岑田。
新界鄧氏是香港新界原居民中的一個氏族,族人原居於中國大陸江西及福建等地。
五大房分佈如下:
屏山鄧氏、新界五大氏族、江西吉安、元朗屏山鄉、黃帝後裔、宋初、嶺南、岑田、清末、太平公局、拆除警犬訓練中心、屏山文物徑、屏山鄧族博物館、屏山警署、鄧馮遜、洪儀祖、東頭村、羅屋村、巷尾村、新生村、輞井村、祥降圍、新圍、錫降圍、錫降村、新屋村、紫田村、廈門市、龍躍頭凹下、五圍六村、松嶺、鄧處安、鄧敬安、鄧康仁、鄧康義、鄧德荷、鄧德蘭、鄧洪生、鄧洪惠、鄧洪儀、鄧洪贄、鄧陽、鄧珪、鄧元英、鄧元禧、鄧布、鄧瑞、鄧元禎、鄧元亮、鄧元和、鄧漢黻、鄧符協、熙寧二年、陽春縣、岑田、力瀛書院、鄧漢黻、北宋、江西、廣東、嘉應州、吉梅鄉、金人、趙氏皇姬、鄧惟汲、鄧林、鄧杞、鄧槐、鄧梓、鄧壽祖、江西、福建、吉安、汀州、寧化、石壁、嘉應州、吉梅鄉
元朗鄧氏
家族起源與歷史
元朗鄧氏為香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祖籍江西南豐。南宋末期,鄧符協率領族人南遷至廣東東莞寶安縣松崗鄉落籍。元末,其子鄧光裕遷徙至元朗大樹下村,成為元朗鄧氏始祖。
鄧光裕有四個兒子,長子鄧俊、次子鄧魁、三子鄧元、四子鄧勝。元朗鄧氏主要分為四房,即:
房份 | 創建人 | 代表人物 |
---|---|---|
光裕堂 | 鄧光裕 | 鄧達孚、鄧鏡波、鄧肇堅、鄧兆棠 |
仕德堂 | 鄧俊 | 鄧肇麟 |
崇義堂 | 鄧魁 | 鄧氏宗祠、鄧伯蛟、鄧福如、鄧兆洪 |
顯榮堂 | 鄧元、鄧勝 | 鄧文懷、鄧萃英 |
發展與貢獻
元朗鄧氏世代居於元朗,參與當地發展。明代,鄧光裕參與築建大樹下圍,抗禦海盜侵襲。清代,鄧氏宗祠落成,成為族人集會和教育的場所。
鄧氏族人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都有顯著貢獻。曾出任香港最高行政長官的鄧鏡波、創立鄧鏡波中學的鄧麗嫦、曾參與六七暴動的鄧伯蛟,均是元朗鄧氏的代表人物。
宗族組織
元朗鄧氏擁有完善的宗族組織。光裕堂、仕德堂、崇義堂和顯榮堂各設堂主一職,負責管理族務。族內成立了多個社團,促進宗族發展和團結,包括:
社團 | 宗旨 |
---|---|
元朗鄧氏族人聯誼會 | 聯繫宗族感情 |
崇義同樂會 | 推動文化教育 |
光裕堂鄧氏青年體育會 | 從事體育活動 |
經濟活動
元朗鄧氏傳統上從事農業、養殖和商業貿易。鄧氏族人開墾了大量土地,並建立了多個水塘,促進農業發展。在農業之外,鄧氏族人也經營養魚業、釀酒業和建築業。
20世紀初,元朗鄧氏的部分族人轉向工商業,創辦了多個工廠和公司。例如,鄧肇堅創立的南華置業,是香港著名的地產集團。
教育與文化
元朗鄧氏重視教育。鄧氏族人創辦了多所學校,包括元朗官立小學、鄧麗嫦紀念小學和鄧鏡波中學。此外,鄧氏宗祠設有藏書樓,收藏大量典籍,促進文化傳承。
結論
元朗鄧氏是香港歷史悠久且具有影響力的氏族,在元朗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生息,鄧氏族人枝繁葉茂,對社會做出多元的貢獻,並傳承著悠久的宗族文化和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