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宗穴】人宗穴,告別肩頸痠痛!董氏針灸的神奇功效大揭密

【人宗穴】人宗穴,告別肩頸痠痛!董氏針灸的神奇功效大揭密

穴位之妙,療效無窮

董氏奇穴中,人宗穴位獨特無二。其取穴法與十四經穴位相異,位於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之間的凹陷處,肘窩橫紋上三寸五分。

人宗穴 Play

人宗穴不僅通經活絡,更能調理脾胃、宣肺利喉。其主治範圍甚廣,涵蓋腳手疼痛、感冒氣喘、面黃膽病、脾腫大、婦科疾患、小兒麻痹等。

針刺人宗穴時,根據病症不同,針深有所差異。治感冒氣喘,針深五分;治臂痛,針深八分;治肝、膽、脾病,針深一寸二分。

人宗穴

取穴時,手捂胸部,沿肘窩橫紋直上三寸五分,貼骨下取,即為人宗穴。

穴位功效表

| 穴位 | 主治 |
|—|—|—|
| 人宗 | 通經活絡、調理脾胃、宣肺利喉 |
| 腳痛 | 腳痛、手痛、肘臂腫痛難動 |
| 手痛 | 手痛、面黃(膽病)、四肢浮腫 |
| 肘臂腫痛難動 | 肘臂腫痛難動、脾腫大、感冒、氣喘 |
| 面黃(膽病) | 面黃(膽病)、能使陽症起死回生,心臟病及血管硬化 |
| 四肢浮腫 | 四肢浮腫、婦科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小腿痛 |
| 脾腫大 | 脾腫大、小兒麻痹、狐臭、糖尿病 |
| 感冒 | 感冒、氣喘、二頭膊筋之旁,橈骨副動脈,頭靜脈及內膊皮神經 |
| 氣喘 | 氣喘、肺之副神經,心之分支神經,肝之副神經 |
| 婦科陰道癢 | 婦科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小腿痛 |
| 陰道痛 | 陰道痛、小兒麻痹、狐臭、糖尿病 |
| 赤白帶下 | 赤白帶下、二頭膊筋之旁,橈骨副動脈,頭靜脈及內膊皮神經 |
| 小腿痛 | 小腿痛、肺之副神經,心之分支神經,肝之副神經 |
| 小兒麻痹 | 小兒麻痹、狐臭、糖尿病 |
| 狐臭 | 狐臭、糖尿病 |
| 糖尿病 | 糖尿病 |

人宗穴:人體的重要穴位

人宗穴,別名天宗、後谿俞,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位於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4寸。

功效

人宗穴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等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頸椎病:人宗穴位於頸椎兩側,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對頸椎病引起的疼痛、僵硬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肩周炎:人宗穴與肩周穴相鄰,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肩周炎引起的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 腰肌勞損:人宗穴位於腰部,有強腰固腎、舒筋活絡的作用,對腰肌勞損引起的疼痛、酸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坐骨神經痛:人宗穴位於坐骨神經走行部位,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對坐骨神經痛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月經不調:人宗穴與胞宮穴相鄰,有調經止痛的作用,對月經不調引起的痛經、閉經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穴位定位

  • 正坐或俯卧,第6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4寸。
  • 從肩胛骨內緣向下數,第3個椎棘突下,左右旁開4寸。
  • 在肩胛岡下緣外,平第7頸椎棘突處。

操作方法

  • 按摩:用大拇指或食指按壓人宗穴,力道適中,按揉10-15分鐘。
  • 艾灸:在人宗穴上施灸,每次10-15分鐘。
  • 刮痧:用刮痧板從上往下刮拭人宗穴,力道適中,以皮膚潮紅為度。

注意事項

  • 孕婦應避開按摩或艾灸人宗穴。
  • 按壓或艾灸人宗穴時力道應適中,避免過度刺激。
  • 按壓人宗穴後,若出現紅腫熱痛或其他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並就醫。

總結

人宗穴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等功效。臨牀上,人宗穴常被用於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月經不調等疾病。操作人宗穴時應手法輕柔,力道適中,孕婦應避開。

延伸閲讀…

人宗穴

人宗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