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 上山虎 | 下山虎 |
---|---|---|
姿勢 | 抬頭望月,步履自在 | 低頭俯視,氣勢兇猛 |
背景 | 幽澗深山,松林流水 | 雪景山石,突出虎威 |
寓意 | 寧靜平和,歲月靜好,步步高昇 | 威風凜凜,目光如炬,餓虎撲食 |
位置 | 室內側牆,取其步步登高 | 迎門牆上,鎮宅避邪 |
紋身位置 | 後背,步步登高 | 前身,鎮住入侵的邪靈 |
鎮畫位置 | 客廳側牆 | 宅院外門旁 |
上山虎
抬頭望月,步履輕盈,背景幽靜深遠,寓意寧靜平和,歲月靜好,步步高昇。紋於後背,取其步步登高。


下山虎
俯視大地,氣勢軒昂,背景雪景連綿,寓意威風凜凜,目光如炬,餓虎撲食。紋於前身,借其兇猛的氣勢,鎮住入侵的邪靈。
虎畫寓意
虎畫懸掛於客廳側牆,寓意平安無事,步步登高。而懸掛於宅院外門旁,則用來鎮宅避邪,借其兇猛的氣勢,鎮住入侵的邪靈。
上山虎:傳説與文化意涵
上山虎,又稱上山豹,是台灣民間傳聞中一種神秘的傳説生物。相傳上山虎擁有非凡的力量,其形象與習性常與老虎相提並論。
歷史淵源
關於上山虎的起源有多種説法,其中較為廣泛流傳的版本如下:
説法 | 來源 |
---|---|
起源於平埔族 | 台灣平埔族相信,上山虎為山林守護神,代表著力量與威嚴。 |
從印度或東南亞傳入 | 受佛教或印度神話影響,虎在東方文化中具有神獸形象,傳入台灣後演變成上山虎傳説。 |
形貌與習性
根據民間傳聞,上山虎的外觀類似於老虎,但身形較為瘦長,具有較長的尾巴和較尖鋭的爪子。其毛色多為虎斑色或黃褐色,背部常帶有黑色的條紋或斑點。
上山虎被認為具有以下特質:
特質 | 描述 |
---|---|
強大的力量 | 傳聞其力量能輕易撕裂獵物。 |
敏鋭的聽覺和嗅覺 | 能夠遠距離探測到獵物或危險。 |
善於潛伏和追蹤 | 隱蔽性強,能悄然無聲地接近目標。 |
食肉動物 | 主要獵食山中的鹿、山豬等動物。 |
傳説與禁忌
關於上山虎,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説和禁忌:
- 上山虎會保護迷路或受傷的人,但也會懲罰對山林不敬者。
- 遇到上山虎時,不要直視其眼睛,否則會遭其攻擊。
- 如果不小心冒犯了上山虎,需誠心道歉並奉上祭品,祈求原諒。
- 忌諱在山林中吹口哨或大聲喧嘩,傳言這些行為會引來上山虎。
文化影響
上山虎在台灣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形象在藝術、文學和信仰等方面都有所體現:
藝術:上山虎經常出現在雕刻、繪畫和工藝品中,象徵著力量、勇氣和山林的守護者。
文學:台灣民間故事和傳説中,常有上山虎作為守護者或試煉者出現,彰顯其神秘與傳奇性。
信仰:一些原住民部落崇拜上山虎,視其為山林神靈或祖靈。
延伸閲讀…
上山虎
上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