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型:一個生物的外部特徵和組成
表型,又稱表現型,是一個生物可觀察的物理外觀或組成,例如耳垂的存在、植物的身高、血型和蛾類的顏色。丹麥遺傳學家威廉·約翰森首次提出了這個概念。


表型的影響因素
表型主要由基因型和環境影響。連續變異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並受多個等位基因的控制,例如體重、智力或身高;而不連續變異僅受少數等位基因的影響,並且很少受到環境的改變,例如血型、眼睛顏色或捲舌能力。對於不連續變異,即使兩個生物表現出相同的表型,但基因型可能不同,因為其中一個生物可能具有隱性基因。
表型變異
表型變異是自然選擇和性選擇的關鍵因素。如果一羣生物表現出相同的表型,它們只能依賴突變或漂變等機制進化。
表型的歷史
早期遺傳學家沒有分子生物學技術,無法直接觀察 DNA 結構,因此只能使用生物和其後代的表型來推斷基因型。
隨著生化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表型的定義逐步擴展,開始包含生化特徵,例如生化途徑、酶活性、蛋白質結構和功能。
表現型有幾種?深入瞭解遺傳和性狀之間的聯繫
表現型有幾種:
遺傳學上,「表現型」指的是個體可觀察到的特徵,例如外觀、行為或生化性質,是由遺傳型(基因組)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決定的。
表現型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