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事件】震驚!清東陵驚魂事件:驚天大案揭秘

【東陵事件】震驚!清東陵驚魂事件:驚天大案揭秘
  1. 清代統治時期,清東陵的正常維護和祭祀禮儀工作由陵寢內務府、奉祀禮部、陵寢工部和駐防旗營負責,並設有王公府邸。
  2. 1928年,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藉口,對清東陵的裕陵和菩陀峪定東陵進行了大規模盜掘,盜走了大量珍寶。
  3. 國民政府指責孫殿英盜掘清東陵,導致溥儀與國民政府決裂,成為溥儀與日本人合作建立滿洲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4. 1945年,侵華日軍和滿洲國軍佔據清東陵,進行了保護,並舉行了簡單的祭祀活動。
  5. 抗日戰爭勝利後,清東陵的管理再次出現真空。1945年底至1946年1月,共軍盜掘了清東陵中所有皇帝和皇妃陵墓,造成毀滅性損壞。
  6. 清東陵陵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縣境內,坐落在昌瑞山一帶,是清朝三大陵園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共有5座帝陵、4座後陵、5座皇妃陵寢、8座皇子陵寢、4座奶媽墳、1座貞官墓和1座穆公墓。
  7. 對於清東陵內第一座陵的陵址來歷,存在爭議,有説法稱是順治帝親自選定,也有説法稱是湯若望等人制定。
  8. 清孝陵於康熙二年(1663年)建成,自此開始了清東陵的修建工程。
  9. 1961年,清東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陸續提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世界文化遺產。
  10. 在清東陵的風水牆之外,分佈着一處太子陵寢和一處公主陵寢,前者為清高宗太子陵,後者為清宣宗公主陵。
  11. 除了陵區的主體建築,在部分陵的風水牆外還有清代兵部和禮部的守陵官兵營房。
  12. 昭西陵是清東陵陵區最南端的一座陵墓,建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是整個清東陵當中地位最尊貴的陵墓。
  13. 景陵是清聖祖的陵寢,建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清代第一座土葬陵墓,也是清代第一座先葬入皇后再葬入皇帝的陵墓。
  14. 孝東陵是清代的第一座皇后陵,建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其神道與孝陵的神道相接。
  15. 裕陵是清高宗的陵寢,建於乾隆八年(1743年),其地宮中埋葬了6人,是清代皇陵中地宮中埋葬人數最多的陵墓。
  16. 定陵是清文宗奕詝的陵寢,建於鹹豐二年(1852年),原本準備從清西陵改至清東陵,在施工中被迫大量使用了清宣宗廢陵上拆下來的舊材料。
  17. 菩陀峪定東陵是西太后慈禧,即孝欽顯皇后的陵寢,建於光緒五年(1879年),後歷時十三年進行了大規模重建。
  18. 清東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境西北部馬蘭峪的昌瑞山一帶。
  19. 清東陵的每座帝陵均有相應的皇后陵,最晚一座於1935年下葬。
  20. 清東陵在清代存續期間一直都有專門的機構主持祭祀,也有專門的部隊對陵寢及其周邊進行護衞。
  21. 清代滅亡後,由於相關部門財力不濟,導致清東陵的守陵人對陵墓監守自盜的現象屢禁不絕。
  22.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侵華日軍和滿洲國軍以給溥儀看守祖陵為名,佔據了清東陵地區,並設立了「東陵辦事處」,對陵寢實施保護。
  23. 清帝遜位後,由於相關部門財力不濟,導致清東陵的守陵人對陵墓監守自盜的現象屢禁不絕。
  24. 清東陵的陵區以昌瑞山主峯下的孝陵為中軸線,沿東西走向依山而建,總體佈局為前陵後寢,建有殿宇、宮牆、寶城、地宮、明樓等一系列建築。
  25.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境內,北靠昌瑞山,東臨鷹飛倒仰山,西臨薊縣黃花山,南抵金星山。
  26. 清東陵陵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縣境內,北靠昌瑞山,東臨鷹飛倒仰山,西臨薊縣黃花山,南抵金星山。
  27. 清東陵陵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縣境內,北靠昌瑞山,東臨鷹飛倒仰山,西臨薊縣黃花山,南抵金星山。
  28. 在清東陵的風水牆之外,分佈着一處太子陵寢和一處公主陵寢,前者為清高宗太子陵,後者為清宣宗公主陵。
  29. 清東陵陵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縣境內,北靠昌瑞山,東臨鷹飛倒仰山,西臨薊縣黃花山,南抵金星山。
  30. 在清東陵的風水牆之外,分佈着一處太子陵寢和一處公主陵寢,前者為清高宗太子陵,後者為清宣宗公主陵。
  31. 清東陵陵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縣境內,北靠昌瑞山,東臨鷹飛倒仰山,西臨薊縣黃花山,南抵金星山。’]

東陵事件

東陵事件是指 1928 年 7 月 1 日到 15 日間,位於河北省遵化的清東陵遭軍閥孫殿英部盜掘。這次事件不僅造成大量珍貴文物被盜,也對中國歷史文物保護造成了深遠影響。

東陵事件 Play

事件經過

1928 年 6 月,孫殿英率部駐紮在東陵附近,伺機盜掘。7 月 1 日,孫部將領譚温江奉孫殿英之命,指揮部隊掘開孝陵和定陵,盜取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隨葬品。

東陵事件

陵寢 被盜時間 被盜物品
孝陵 7 月 1 日 慈禧太后隨葬品,包括翡翠西瓜、珍珠朝珠、金絲楠木棺等
定陵 7 月 1 日 乾隆皇帝隨葬品,包括金絲壽衣、白玉朝珠、如意等
泰陵 7 月 3 日 嘉慶皇帝隨葬品
妃園寢 7 月 4 日 隆裕皇后的隨葬品
昌陵 7 月 9 日 鹹豐皇帝隨葬品

7 月 15 日,孫殿英部撤離東陵,盜走大量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包括玉器、翡翠、黃金、寶石等,價值連城。

事件影響

東陵事件對中國歷史文物保護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

  • 文物失竊:本次事件導致大量珍貴文物失竊,損失不可估量。
  • 陵寢破壞:盜墓賊為了獲取隨葬品,對陵寢進行了肆意破壞,破壞了歷史遺址。
  • 社會輿論:該事件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社會輿論,暴露了軍閥混戰時期的文物保護亂象。
  • 文物保護意識的提升:事件促使中國政府加強文物保護意識,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事件處理

東陵事件後,國民政府成立了善後委員會,負責清點被盜文物和修復陵寢。但由於戰爭頻繁,文物追繳困難,部分被盜文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參考文獻

  • 《清東陵盜掘案紀實》
  • 《東陵大盜孫殿英》
  • 《中國歷史文物保護史》

延伸閲讀…

清東陵盜寶案_百度百科

揭秘:真正的「東陵大盜」不是孫殿英| 清東陵| 盜墓| 中共|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