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筮儀簡述
前言


古代卜法與筮法有所區別。筮法,以《易經》為依據,運用蓍草或竹籤計算卦象,是今傳《易經》的算卦方法。
操作步驟
朱熹筮儀為現代常用的筮法之一,其簡化後的步驟如下:
- 太極:準備 50 根竹籤,選一根置於前方,代表太極。
- 分而為二:取剩下的 49 根竹籤,隨意分成兩組。
- 掛一以象三:從任意一組取一根竹籤,夾在指間,代表「三變」。
-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從左手組開始,每次取四根歸為一堆,記錄餘數(奇數)。
- 歸奇於扐以象閏:將右手組剩餘竹籤也按四取一,記錄餘數。
- 重複運算:重複以上步驟(3-5),共進行三變。
- 六變而卦成:再重複以上步驟(1-6),共六變,得出一卦。
卦象解析
所得卦象分為本卦和之卦,由變爻數分為:
- 一爻變:以本卦變爻之辭解卦
- 二爻變:以上爻為斷,下爻參考
- 三爻變或更多:以之卦爻辭解卦
爭議點
關於「掛一」的步驟存在爭議:
- 一説認為每次變爻都需要掛一
- 另一説認為只有第一次變爻掛一
步驟示意圖
步驟 | 左手組 | 右手組 | 餘數 |
---|---|---|---|
分二 | 24 | 25 | 無 |
掛一 | – | 24 | 無 |
揲四 | 6 | 6 | 2 |
歸奇 | 2 | 無 | 無 |
重複分二 | 16 | 8 | 無 |
重複掛一 | – | 16 | 無 |
重複揲四 | 4 | 4 | 無 |
重複歸奇 | 無 | 無 | 無 |
最終結果 | 6 | 6 | 2 |
步驟描述
- 分為左右兩組,共49根竹籤。
- 從右手組取一根置於指間。
- 左手組按四取一,餘2根。
- 右手組按四取一,餘6根。
- 取指間一根置於左側。
- 重複步驟2-5,再取指間一根置於左側。
- 重複步驟2-5,得最終六根竹籤。
- 數量取餘4,得6。
- 記錄卦象,下為本卦,上為之卦。
大衍筮法:易經占卜中深奧的數學原理
大衍筮法是《易經》中一門深奧的占卜方法,由伏羲氏首創。它以天地萬物的數理關係為基礎,通過推算筮數來預測吉凶禍福。
大衍筮法的起源
相傳,伏羲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發現萬物皆有其運行規律,並可以用數學關係來描述。他以此為基礎,創立了大衍筮法。
筮法的步驟
大衍筮法的推算步驟十分複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 定卦:使用蓍草或銅錢進行占卜,得到六個爻,組成一個卦象。
- 衍數:根據卦象,推演出一個六位數,稱為「筮數」。
- 求交:將筮數分成兩部分,進行相加或相減,得到一個「交數」。
- 推斷:根據交數,結合卦象,推斷吉凶禍福。
數學原理
大衍筮法的數學原理基於以下幾個數學概念:
概念 | 定義 |
---|---|
天干 | 表示十個基本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 | 表示十二個基本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伏羲先天八卦 | 乾、兑、離、震、巽、坎、艮、坤 |
河圖洛書 | 數學圖表,記載了天地萬物的數理關係 |
應用
大衍筮法不僅用於占卜預測,還廣泛應用於軍事、外交、醫學等領域。它強調數理與自然規律的關係,對後世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評價
大衍筮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占卜方法,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數學和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它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哲學和文化意義。
延伸閲讀…
詳談揲蓍法(或稱「筮法」,「大衍揲卦法」)
風水雜誌《新玄機》:大衍筮法--簡介–地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