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柱】揭秘龍柱的真面目:你不知道的驚人特徵

【龍柱】揭秘龍柱的真面目:你不知道的驚人特徵

龍柱:廟宇建築中的華麗支撐與神聖象徵

在台灣豐富的宗教文化中,寺廟建築無疑是顯著的標誌,而佇立於其間的「龍柱」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隅。龍柱又稱「蟒柱」或「蟠龍柱」,其形像為未昇天的龍,纏繞於柱身,既是迎客之象徵,也承擔著建築物重量的職責。

這些柱子通常以石材雕琢,位置多在三川殿外和正殿之間。三川殿的龍柱雕刻最為華麗,從上至下遍佈精緻的石雕,氣勢磅礴,令人驚嘆。

龍柱 Play

中國人視龍為至高的神獸,歷代帝王均自詡為龍的化身,因此龍柱上只能刻畫三爪或四爪的龍,以示區別於皇帝所用的五爪金龍。龍的形象集聚了九大特徵,包括駱駝之頭、鹿角、獅鬃、牛嘴、狗鼻、蛇身、魚鱗、雞爪和蝦眼。

台灣龍柱依據尺寸、材質和雕刻風格,大致可分為樸拙期、圓融期、成熟期與繁麗期四大類。早期龍柱小巧精緻,雕刻樸拙;近代龍柱則逐漸增高,雕飾更加複雜。

龍柱

台南開基天后宮保存了台灣最古老的龍柱,為國寶級古物,值得一睹其風采。

除了支撐建築物的功能之外,龍柱還承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

龍鳳呈祥:龍柱常與鳳柱並用,寓意夫妻和睦,子嗣繁昌。

鯉躍龍門:鯉魚躍龍門的傳説,象徵奮鬥向上,成就輝煌。

狀元郎:龍柱上常有「雙龍拜塔」的雕刻,寓意讀書人高中狀元,揚眉吐氣。

龍點睛:龍堵上常刻有僧繇畫龍點睛的故事,寓意人才出眾,點石成金。

從龍柱的雕刻中,我們不僅見證了台灣寺廟建築的藝術之美,也窺探了中華文化的傳統習俗與信仰。

龍柱:華麗與莊嚴的建築裝飾

龍柱,一種精緻而華麗的建築裝飾,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傳統建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雄偉的立柱由石頭、木頭或青銅製成,通常出現在宮殿、廟宇和其他重要建築的屋簷和階梯之上。

歷史與緣起

龍柱起源於古代的 totem 柱,是原始部族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表現形式。到了漢代,龍柱逐漸演變成一種裝飾性柱子,用於建築物外部,並開始承載更多的象徵意義。到了唐代,龍柱發展到鼎盛時期,其形式和裝飾都極其精美和複雜。宋元以後,龍柱繼續受到重視,並逐漸演化為中國建築裝飾中獨特且不可或缺的元素。

特徵與裝飾

龍柱通常有幾個核心特點:

  • 柱頭:柱頭通常呈蓮華瓣或火焰紋形狀,代表著吉祥與莊嚴。
  • 柱身:柱身佈滿雕刻,主要包括龍紋和祥雲,象徵著皇權、祥瑞和祈福之意。
  • 柱尾:柱尾又稱柱礎,通常較柱身寬闊並呈承託狀,寓意堅固與承載。

龍紋象徵與意義

龍紋是龍柱上最主要的裝飾,其象徵涵義極其豐富:

象徵意義 説明
皇權與尊貴 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瑞獸,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和尊貴的身分。
辟邪與護佑 傳説龍能驅鬼逐惡,因此龍柱也具有避邪、護佑平安和吉祥如意之意。
繁榮與昌盛 龍柱上祥雲和海水紋樣象徵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和萬民富庶。

著名龍柱實例

中國各地保存有大量著名的龍柱實例,其中最著名者包括:

  • 北京故宮天安門廣場龍柱:這對高大的石刻龍柱位於天安門廣場正前方,是皇權和權威的象徵。
  • 南京中山陵靈谷寺明孝陵石刻龍柱:這些高聳的明代石雕龍柱採用獨特的鏤通雕刻技法,造型奇絕且氣勢恢宏。
  • 浙江西湖靈隱寺飛來峯三元閣銅柱:這對精緻的明代青銅龍柱呈螺旋上升狀,其間雕刻有龍鳳呈祥、麒麟送子等吉祥畫面,極其珍貴。

結論

龍柱作為中國傳統建築的獨特裝飾元素,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建築技藝,而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象徵和信仰。這些精緻而華麗的立柱,至今仍佇立在各地的歷史建築和文化古蹟之上,見證著中國悠久的文明和文化的輝煌。

延伸閲讀…

鷹爪鋭利、龍眼識寶等特性。鳳為集女子温柔 …

蟠龍柱 – 國家文化記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