扦:一種多用途的插物器
扦是一種由金屬、竹子等材質製成的針狀工具,其主要特徵為具有細長尖鋭的一端。它的用途廣泛,涵蓋插取物品、插入體內以及栽植植物等領域。
用途 | 舉例 |
---|---|
插取物品 | 牙籤、鐵籤 |
醫療用途 | 針筒、注射器 |
園藝用途 | 插條、扦插 |
在古籍《農政全書》中,徐光啟便記載了「扦插」的植栽技術,強調在二月上旬取用樹木嫩枝進行扦插,有利於植物的生長。此外,扦子在生活中常見於針灸、刺繡、穿孔等場合,展現其多變且實用的特性。
扦注音:注音符號的起源與演變


前言
扦注音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13年制定的一套用於標示漢語發音的注音符號。其前身為1912年頒佈的注音字母,其後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終於1918年正式定名為「國語注音符號」。
產生背景
在清朝末期,中國出現了許多改革漢語拼音的呼聲。當時,漢語的書面語與口語存在很大的差異,無法直接讀出。而傳統的漢字拼音方法「反切」,則過於複雜,不利於大眾學習和使用。
注音字母的制定
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聘請吳稚暉、呂叔湘等人組成「讀音統一會」,開始制定注音符號。他們參考了日語的「假名」和英語的「字母」,創製了37個注音符號,包括23個聲母和14個韻母。
注音符號的定型
1913年,「讀音統一會」頒佈了《注音字母表》,標誌著注音符號的正式誕生。此後,注音符號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於1918年正式定名為「國語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的推廣
中華民國政府大力推廣注音符號,將其納入小學課程,並用於電報和郵遞通訊。1928年,注音符號被定為官方的漢語拼音標準。
注音符號的優點
注音符號具有以下優點:
- 規範性強:每個注音符號都有明確的發音,避免了方言差異帶來的混亂。
- 易於學習:注音符號數量少,筆畫簡單,易於識別和記憶。
- 拼音準確:注音符號與漢語發音一一對應,可以準確記錄漢語的讀音。
- 有利於識字:注音符號可以幫助兒童學習漢字,提高識字率。
注音符號的缺點
注音符號也存在一些缺點:
- 不直觀:注音符號的形狀與漢語發音沒有直接聯繫,需要特別記憶。
- 繁瑣:注音符號的數量較多,在書寫時容易繁瑣。
- 難以輸入:注音符號在電腦輸入時需要特殊的輸入法,較為不便。
注音符號的影響
注音符號的制定和推廣對中國語言文字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促進了漢語拼音的普及:注音符號的出現讓漢語拼音更加方便實用,推動了漢語拼音的普及。
- 提高了識字率:注音符號幫助兒童學習漢字,顯著提高了中國的識字率。
- 促進了漢語教學:注音符號為漢語教學提供了標準化的拼音體系, erleichtert das Unterrichten und Lernen von Chinesisch.
- 擴大了漢語的影響:注音符號的制定使漢語在國際交流中更加普及,促進了漢語的傳播和發展。
結論
扦注音是中華民國政府制定的一套用於標示漢語發音的注音符號。它具有規範性強、易於學習、拼音準確等優點,對中國語言文字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時至今日,注音符號仍然被廣泛使用,為漢語的學習、教學和交流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延伸閲讀…
扦- 教育百科
辭典檢視[扦: ㄑㄧㄢ]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對照表
注音符號 | 漢語拼音 | 發音 |
---|---|---|
ㄅ | b | 巴 |
ㄆ | p | 怕 |
ㄇ | m | 馬 |
ㄈ | f | 法 |
ㄉ | d | 打 |
ㄊ | t | 他 |
ㄋ | n | 拿 |
ㄌ | l | 拉 |
ㄍ | g | 歌 |
ㄎ | k | 可 |
ㄏ | h | 哈 |
ㄐ | j | 幾 |
ㄑ | q | 清 |
ㄒ | x | 西 |
ㄓ | zh | 知 |
ㄔ | ch | 猜 |
ㄕ | sh | 蛇 |
ㄖ | r | 日 |
ㄗ | z | 子 |
ㄘ | c | 才 |
ㄙ | s | 思 |
ㄚ | a | 阿 |
ㄛ | o | 喔 |
ㄜ | e | ㄜ |
ㄝ | é | ㄝ |
ㄞ | ai | 愛 |
ㄟ | ei | 欸 |
ㄠ | ao | ㄠ |
ㄡ | ou | ㄡ |
ㄢ | an | ㄢ |
ㄣ | en | ㄣ |
ㄤ | ang | ㄤ |
ㄥ | eng | ㄥ |
ㄦ | er | ㄦ |
ㄧ | yi | ㄧ |
ㄨ | wu | ㄨ |
ㄩ | yu | 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