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方位的羅盤三元龍
八卦方位中的羅盤有二十四山之分,各方依序劃分為天元、地元、人元。每一卦掌管三山,而每山分屬三元之一,居中的為天元,前置的為地元,後列的則是人元。以代表北方的坎卦所涵蓋的壬子癸三山來説,子對應天元,壬為地元,癸則屬人元。


三元龍的構成
- 天元龍:卦理中的父母卦與天運相應,屬於陽爻卦,在八卦方位中,子、午、卯、酉四卦屬陰,而乾、坤、艮、巽四卦則屬陽。
- 地元龍:逆子卦與地運相連,為陰爻卦,坐落於辰、戌、醜、未四墓庫與甲、庚、壬、丙四陽幹之上。
- 人元龍:順子卦與人運相關,為陰爻卦,方位包含乙、辛、丁、癸四長生與寅、申、巳、亥四陰幹。
二十四山的三卦劃分
二十四山按照陰陽交替依序區分為三卦,東卦從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延伸。西卦涵蓋申庚酉辛戌乾亥壬。南北一卦則由午丁未坤子癸丑艮組成。
龍、水、向的順序
陰陽宅的坐落方位、來水方向與朝向線位盡量維持同一元龍,即得地元龍搭配地元水與地元向,天元龍則對應天元水與天元向,人元龍亦搭配人元水與人元向。如此三才純淨,有益運勢。若發生元龍剝雜的情況,如地元龍配天元水再立人元向,凶兆恐降臨。
立向兼差的必要性
在住宅的坐向配置中,風水師依據現地條件結合飛星理氣,將朝向線位向左或向右微調偏離,偏離角度通常落在2~3°,這是因為僅遵循中線立向可能導致宅運不穩,而偏離過大,將超過中線4.5°,勢必採用兼向替卦盤的方式,但替卦盤卦氣不純正,過於靈活用則有衰運的危機,故在陰陽宅實務上並不被建議採用。
天元龍:上古時代的傳奇生物
天元龍是一種傳説中的中國古代神獸,記載最早見於東晉時期葛洪所著之《神仙傳》。其外形雄偉壯麗,威風凜凜,在古代神話傳説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外形特徵
根據《神仙傳》的記載,天元龍身長八尺,通體覆蓋 著金黃色的鱗甲。其頭部似龍,面部威嚴,雙目炯炯有神。頭頂有兩根長角,形似鹿角,卻更加粗壯。四肢粗壯有力,腳爪鋒利,尾部有長長的翎毛,狀如馬尾。
特徵 | 描述 |
---|---|
身長 | 八尺 |
鱗甲 | 金黃色 |
頭部 | 似龍,威嚴 |
雙目 | 炯炯有神 |
角 | 長角,形似鹿角 |
四肢 | 粗壯有力 |
腳爪 | 鋒利 |
尾部 | 有長翎毛 |
神話傳説
傳説天元龍是上古時代黃帝軒轅氏所騎乘的神獸。在炎黃大戰中,天元龍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助黃帝戰勝了蚩尤。其後,天元龍被供奉為守護神獸,鎮守中原大地。
在民間傳説中,天元龍具有預知吉凶的能力。據説,每當國家有大難將至時,天元龍就會顯靈示警,引導人們趨吉避兇。其出現被視為祥瑞之兆,代表著國運昌隆,百姓安居樂業。
文化影響
天元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其形象在繪畫、雕塑和戲曲等藝術形式中廣泛使用。在古代宮殿和寺廟中,經常可以看到天元龍的裝飾。而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關於天元龍的傳奇故事,為中國民間文化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形象演變
隨著時代的變遷,天元龍的形象逐漸演變。在早期的傳説中,天元龍以其威嚴的形象為主。漢代以後,天元龍的形象開始出現柔和的一面,其角逐漸變成彎曲向上的如意狀,更顯得祥瑞端莊。
到了唐宋時期,天元龍的形象達到極盛,出現了許多精美的天元龍繪畫和雕塑。其時,天元龍的形象更加威武,身披華麗的盔甲,手持兵器,表現出其守護神獸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