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龍湯與小青龍湯的比較
導言
大青龍湯與小青龍湯同屬發汗解表的常用方劑,僅一字之差,然方名有大小之分。本文將探討兩方之組成、功效、主治及異同,以助讀者深入瞭解其臨牀應用。


組成比較
藥物 | 大青龍湯 | 小青龍湯 |
---|---|---|
麻黃 | 大量 | 少量 |
桂枝 | 大量 | 少量 |
杏仁 | 有 | 無 |
石膏 | 有 | 無 |
生薑 | 有 | 有 |
大棗 | 有 | 無 |
芍藥 | 無 | 有 |
細辛 | 無 | 有 |
乾薑 | 無 | 有 |
半夏 | 無 | 有 |
五味子 | 無 | 有 |
功效比較
- 大青龍湯:發汗解表,清熱除煩。
- 小青龍湯:温化痰飲,宣肺平喘。
主治比較
- 大青龍湯:外感風寒表實兼裡熱證。
- 小青龍湯:外感風寒表虛兼裡寒痰證。
異同比較
特徵 | 大青龍湯 | 小青龍湯 |
---|---|---|
發汗力 | 強 | 弱 |
清熱力 | 強 | 弱 |
化痰力 | 無 | 強 |
監制發汗 | 無 | 有(芍藥) |
祛寒力 | 強 | 弱 |
除煩力 | 強 | 弱 |
臨牀應用
- 大青龍湯:
- 感冒、流感、肺炎、支氣管炎等外感風寒表實證。
- 惡寒發熱、身疼痛、無汗煩躁、脈浮緊等症狀。
- 小青龍湯:
- 風寒咳嗽、氣喘、痰多等外感風寒表虛證。
- 惡寒發熱、咳嗽喘促、面浮痰多、脈浮遲等症狀。
注意事項
- 大青龍湯發汗力強,宜控制用量,汗出後即停服。
- 小青龍湯化痰力強,不適用於痰少熱盛者。
- 兩方皆含麻黃,體質虛弱者慎用。
大青龍湯:温肺化飲、宣肺透表的中醫經典藥方
大青龍湯,是中醫方劑中一款治療肺證的名方,具有温肺化飲、宣肺透表的功效。出自於東漢時期醫學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
組方與藥性
大青龍湯由7味藥材組成,其組方與藥性如下:
藥材 | 性味歸經 | 功效 |
---|---|---|
麻黃 | 辛温;肺、膀胱經 |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桂枝 | 辛温;肺、脾、心、膀胱經 | 發汗解表,温經通脈 |
白芍 | 酸寒;肝、脾經 | 養血斂陰,緩急止痛 |
炙甘草 | 甘平;脾、肺、心經 | 補益脾胃,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細辛 | 辛温;肺、腎、膀胱經 | 發汗散寒,通竅止痛 |
半夏 | 辛温;脾、胃經 | 降逆化痰,止咳平喘 |
生薑 | 辛温;肺、脾、胃經 | 發汗解表,温中化飲 |
功效與主治
大青龍湯具有温肺化飲、宣肺透表的功效,主治表實證、肺氣不宣所致的證候,包括:
- 發熱惡寒,無汗或微汗
- 胸悶氣促,咳聲短促
- 痰液粘稠,咯痰不利
- 舌質淡紅,苔白膩
臨牀應用
大青龍湯臨牀上常應用於以下疾病:
- 感冒
- 肺炎
- 支氣管炎
- 哮喘
- 慢性阻塞性肺病
禁忌與注意事項
- 忌用人羣:陰虛發熱、表虛自汗、心衰、高血壓患者。
-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如有心悸、胸悶等不適,應諮詢醫師或中醫師。
現代藥理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青龍湯具有以下作用:
- 抑制細菌和病毒,增強免疫力。
- 擴張支氣管,減輕氣道阻力。
- 化痰止咳,緩解呼吸困難。
- 抗炎鎮痛,改善身體不適。
總結
大青龍湯是中醫治療肺證的經典藥方,具有温肺化飲、宣肺透表之效。臨牀上廣泛用於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肺部疾病,並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需注意,大青龍湯有一定禁忌和注意事項,應在專業醫師或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延伸閲讀…
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