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蝦蛄擁有比人類寬廣的可見光感知範圍,擴展其色彩視野,並揭示出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超出了我們目前的理解能力。


色相的感知:
儘管我們習慣將色彩界定在彩虹的範圍內,但蝦蛄的色感系統突破了這些界線,在我們無法探知的領域中感知額外的色調,就像將人類的色相環剪裁並填入我們無法想像的色彩。
色彩的定義:
色彩的感知高度主觀,每種生物的視覺系統對光的信號進行獨特的解釋。即使在人類之間,對色彩的認知也存在細微差異。因此,色盲並非指缺少對某種特定顏色的感應,而是指對顏色範圍的感知能力不同。
亮度與色相:
色相環是一個圓形的圖表,標示出可見光的色調。除了色相環上標示出的色調之外,我們還必須考慮亮度的因素。色相環上距離圓心較近的區域代表較亮的色調,而距離較遠的區域則代表較暗的色調。在色調非常亮或暗時,區分色調的差異會變得更加困難,這也説明瞭夜間和陰天時我們辨識色彩的能力會下降。
超越人類的視覺:
從蝦蛄的色感能力中可以推演出一個驚奇的可能性:人類可能錯失了大量的色彩信息,就像是在我們自己的色相環中缺失了某些部分。這種可能性為人類感官世界的界限提出了挑戰,並激發我們探索其他生物所感知的豐富而多樣的色度體驗。
人類看不到的顏色
眼睛是人體與外在世界接觸的重要感官。我們通過眼睛接收光線訊號,大腦處理後,讓我們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但是,人眼只能看見光譜中可見光的範圍。在可見光之外,還存在著許多人類看不到的顏色。
人類的視覺系統
人類的視覺系統由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組成,稱為感光錐細胞和感光桿細胞。錐細胞負責色覺,分為三種類型:
- 短波長感光錐細胞(S):對藍光敏感。
- 中波長感光錐細胞(M):對綠光敏感。
- 長波長感光錐細胞(L):對紅光敏感。
當不同類型的錐細胞被不同波長的光線激活時,大腦將訊號處理成我們所感知的顏色。
人類看不到的顏色
在可見光譜的兩端,存在著人類看不到的顏色:
紫外線 (UV)
紫外線是波長低於400nm的光線,人類的眼睛無法感知。它存在於陽光、黑光燈和日光燈中。一些動物,例如蜜蜂,可以看到紫外線,這有助於牠們找到食物來源。
紅外線 (IR)
紅外線是波長大於700nm的光線,人類的眼睛也無法感知。它存在於熱源,例如電暖器、太陽光和人體。一些動物,例如蛇,可以在黑暗中使用紅外線來定位獵物。
人類無法感知的顏色範圍
人類只能感知可見光譜中從400nm到700nm的光線。這表示我們看不到以下波長的顏色:
波長範圍 (nm) | 顏色 |
---|---|
<400 | 紫外線 |
400-440 | 紫色 |
440-500 | 藍色 |
500-570 | 綠色 |
570-590 | 黃色 |
590-630 | 橙色 |
630-700 | 紅色 |
>700 | 紅外線 |
應用
儘管人類無法看到這些顏色,但是它們在科學、醫學和工業等各種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
- 紫外線:消毒、防偽、驗證紙幣。
- 紅外線:夜視、熱成像、工業監控。
結論
人類的眼睛只讓我們看到光譜中的一小部分顏色。在可見光之外,存在著許多我們看不到的顏色。這些顏色對我們來説可能不可見,但它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瞭解和利用人類看不到的顏色,我們可以擴展我們的感知並創造新的可能性。
延伸閲讀…
人類看不見的顏色是什麼樣的?
研究發現:蜂鳥能看見人類所看不到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