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尾穴位置】打嗝打不停?神乎其技「鳩尾穴」按兩下止嗝超有效!

【鳩尾穴位置】打嗝打不停?神乎其技「鳩尾穴」按兩下止嗝超有效!

鳩尾穴:穴位詳解

摘要:

鳩尾穴,位於人體上腹部正中線,與多種疾病相關。本文深入探究鳩尾穴的歷史、位置、取穴方法、解剖結構、功效以及相關配穴。

簡史:

鳩尾穴最早見於《靈樞·九針十二原》,別名尾翳、(骨曷)骭。屬任脈,為膏之原穴。

鳩尾穴位置 Play

位置:

鳩尾穴位於上腹部正中線上,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

取穴方法:

鳩尾穴位置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鳩尾穴位於人體的心窩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處。

解剖結構:

鳩尾穴位於腹白線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為肝臟;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六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功效:

鳩尾穴具有清神、寧心、利膈的作用。

古典應用:

古典醫籍記載,鳩尾穴可治療:心痛,驚癇,心腹脹滿,胸中滿痛,腹皮痛,咳逆數噫,喘息,喉痹咽壅,水漿不下,癲,狂,癇,瘙癢。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鳩尾穴可治療胃炎。

配穴:

針對不同的疾病,鳩尾穴可與以下穴位搭配使用:

  • 食癇:鳩尾、中脘、少商
  • 五癇:鳩尾、神門、後溪

穴位詳表:

穴位 別名 位置 解剖結構 操作 功效 配穴
鳩尾 尾翳、(骨曷)骭 上腹部正中線上,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 腹白線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為肝臟;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六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向下斜刺0.3~0.5寸,不可過深 清神、寧心、利膈 食癇:鳩尾、中脘、少商;五癇:鳩尾、神門、後溪

鳩尾穴位置:瞭解並運用此重要穴位

鳩尾穴位於人體前正中線上,胸骨劍突的上方,胸骨體與胸骨劍突交界處凹陷中。其位置明確,易於取穴。

解剖定位

解剖結構 位置
胸骨劍突 正中線
胸骨體 胸骨劍突上方
肋弓 第六、第七肋弓連接處

功效與主治

鳩尾穴具有調節氣機、理氣止痛、開胸利膈等功效。主治胸痛、氣喘、噁心、嘔吐、噎膈等症狀。

取穴方法

1.正坐或仰卧。
2.於胸骨與劍突交界處凹陷中,即可取到鳩尾穴。

臨證應用

1.胸痛:鳩尾穴配列缺、膻中穴,有助於緩解胸悶、氣短、胸痛等症狀。

2.氣喘:鳩尾穴配列缺、合谷穴,具有宣通肺氣、緩解氣喘的作用。

3.噁心、嘔吐:鳩尾穴配內關、中脘穴,有助於止嘔、化痰、緩解噁心反胃。

4.噎膈:鳩尾穴配膈俞、足三里穴,具有理氣利膈、緩解噎膈、吞嚥困難等症狀。

  • 孕婦禁用鳩尾穴,以免刺激子宮引起早產。
  • 有胸部外傷或骨折者,應避免施以過強的按摩刺激。
  • 胃潰瘍患者應謹慎使用鳩尾穴,避免加重胃痛。

穴位養生

  • 按揉鳩尾穴:平時可以經常按揉鳩尾穴,有助於調暢氣機,預防胸悶氣短等症狀。
  • 熱敷鳩尾穴:在寒冬或身體虛寒時,可以使用熱敷袋敷於鳩尾穴,具有暖身、温通經絡的作用。
  • 艾灸鳩尾穴:艾灸鳩尾穴具有温陽散寒、調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導致的胸痛、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穴位簡表

穴位名稱 位置 功效 主治 取穴方法
鳩尾穴 胸骨劍突上方 調氣機、理氣止痛、開胸利膈 胸痛、氣喘、噁心、嘔吐、噎膈 胸骨與劍突交界處凹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