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一箭穿心!驚天地一擊,多星齊發

【一箭】一箭穿心!驚天地一擊,多星齊發

一箭多星技術:中國航天發展的里程碑

引言

一箭 Play

2月3日,中國載著吉利星座02組11顆衞星,成功發射升空,一舉刷新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一箭多星發射紀錄,成為航天史上又一項偉大的壯舉。

一箭多星技術的演進

一箭

早在2015年,中國長徵六號就成功發射了20顆衞星,開啟了亞洲一箭多星技術的先河。時隔多年,印度以104顆衞星的驚人數量,再次刷新了這一紀錄。

技術難度與挑戰

一箭多星技術並非易事,需要優化衞星佈局,確保分離安全可靠。印度此次發射的104顆衞星中,僅主載荷CartoSat 2D重量達714千克,其他衞星重量均在數千克以下,且衞星之間留有間隙,布星空間十分有限。

軍事意義的探討

一箭多星技術與分導式彈頭技術有一定聯繫,但印度此次發射的衞星均在同一個軌道上,更接近集束式多彈頭技術。集束式多彈頭技術難度較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在美蘇導彈中得到應用。

蜂羣戰術的想像

由於此次發射的衞星數量龐大,不少分析認為這可以驗證「蜂羣戰術」,即利用大量低成本衞星組成編隊,對敵方偵察衞星或通信衞星構成威脅。然而,印度此次發射的衞星沒有推進系統,無法進行軌道機動,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蜂羣戰術」。

微小衞星發展的契機

衞星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微小衞星應運而生。微小衞星重量更輕,性能卻更強,降低了發射成本,為一箭多星提供了契機。

中國航天發展的啟示

印度商業航天發射的成功,為中國航天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中國在構建全球快速打擊系統,需要更多小巧、高分辨的衞星,這將大大提高太空偵查和監控能力。

附表:一箭多星技術發射紀錄

發射日期 發射國家 一箭發射衞星數量
2015年 中國 20顆
2023年 印度 104顆
2023年 中國 11顆

一箭多雕:古今中外的一箭傳奇

一箭穿雲霄,貫穿時空,留下了無數傳奇佳話。一箭看似尋常,卻暗藏玄機,承載著歷史、文化和技術的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