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縣概況
饒平縣地處粵東,與福建接壤,是廣東方圓最廣的大縣,面積達3071平方千米。縣域內共有13個島嶼,其中海山島是廣東最大的半島。全縣下轄21個建制鎮和1個國有林場。
地理環境
饒平縣地處沿海,三面環山,一面朝海。黃岡河是繞平縣境內最大的河流,全長87.2公里,奔流過12個鄉鎮,最後在草潭匯入南海。饒平縣氣候屬於海洋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21.4°C,降水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475.9毫米。全縣現有136公里長的海岸線,海港有三百門海港,是廣東的重要港口之一。
歷史沿革


西周至西漢時期,饒平地區屬百越人居住地。東漢至晉,現在的饒平地區屬海陽縣管轄。唐代,廣東地區屬地廣人稀之域,到現在饒平縣仍然存在大量的方言島。北宋末年,客家人開始遷徙至饒平定居。明清時期,饒平屬潮州府管轄。1912年12月20日,饒平正式升縣。
經濟發展
饒平縣經濟以陶瓷生產、茶葉種植和漁業為主。陶瓷產業歷史悠久,明清時期享譽中外。近代以來,饒平縣的陶瓷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已成為廣東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饒平縣也是重要的產茶區,其中饒平縣所產的嶺頭單叢茶和鐵皮石斛均為全國名茶。漁業是饒平縣的傳統產業,漁獲量豐富,主要以海魚、對蝦和牡蠣為主。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饒平縣常住人口為817442人。其中,男性人口為416555人,女性人口為400887人。饒平縣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20.86%。
文化特色
饒平縣文化底藴深厚,民風淳樸,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饒平布馬舞、饒平彩青、饒平木雕、饒平嵌瓷等民間藝術均有悠久的歷史,深受當地羣眾和外來遊客的喜愛。
旅遊資源
饒平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黃岡河水庫是廣東省最大的水庫,水庫景色宜人,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此外,饒平縣還有七聖夫人廟、道韻樓等眾多歷史文化景點。
交通
饒平縣交通便利,廈深高鐵、饒陽高速等多條交通要道貫穿全縣境內。饒平縣內有饒平站和饒平南站兩個火車站,可通達全國各地。同時,饒平縣還有潮州港疏港鐵路線路在建,未來還將規劃建設沿海高鐵汕漳段,進一步完善饒平縣的交通網絡。
饒平:潮汕文化的瑰寶
饒平,地處中國廣東省東部,素有「嶺東名郡」、「海濱鄒魯」之譽。這片充滿豐富歷史文化底藴的土地,見證了潮汕文化的繁榮興盛。
地理概況
區域名稱 | 面積 (平方公里) | 人口 (萬人) |
---|---|---|
饒平縣 | 1173.87 | 56.48 |
歷史沿革
饒平歷史悠久,相傳周武王封其兄姬旦於「周敦」,即今饒平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揭陽縣,轄今饒平地。隋朝開皇九年 (589 年),析揭陽縣東部置海陽縣,後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980 年) 改名為饒平縣。
自然資源
饒平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海岸線長達 46.3 公里,海灣眾多,港汊複雜,水產資源豐富。境內丘陵起伏,山脈綿延,森林覆蓋率達 52.3%。
產業經濟
饒平產業以工業為基礎,農業為輔。電子資訊、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羣發展迅速。農業方面,以種植水稻、蔬菜、水果為主。
文化古蹟
饒平文化底藴深厚,古蹟眾多。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潮州韓文公祠,祠內有韓愈撰文、柳宗元書法的《瀧州龍石寺碑》拓片,被稱為潮汕第一碑。此外,大埕角樓、浮山石塔、黃崗土樓羣等古蹟也值得探訪。
傳統習俗
饒平保留著豐富的傳統習俗。元宵舞火龍是當地最具特色的民間文化活動,每逢元宵節,人們便手持點燃的香火龍穿街過巷,祈求風調雨順。英歌舞則是源於宋代的傳統舞蹈,表演形式熱烈奔放,極具感染力。
名人輩出
饒平名賢輩出,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詩人陸遊、明末宰相韓邦奇等都出自饒平。近現代,革命烈士彭湃、核物理學家朱洪元、書法家饒宗頤等均為饒平人。
美食佳餚
饒平以潮汕美食著稱。蠔烙由鮮蠔、番薯粉製成,外酥裡嫩,風味獨特。浮粿是油炸糯米丸子,內餡豐富,甜而不膩。饒平薑母鴨是冬季進補料理,以薑母、鴨肉等燉煮而成,驅寒暖胃。
旅遊勝地
饒平擁有眾多旅遊勝地。沙尖半島擁有綿延的沙灘、澄澈的海水,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浮山風景區以奇峯異石、綠樹掩映聞名。南山寺香火鼎盛,是當地重要的宗教旅遊景點。
饒平交通便利。廣梅汕鐵路貫穿縣境,設有饒平站。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連接汕頭、梅州、惠州等城市。
延伸閲讀…
饒平縣_百度百科
潮州市饒平縣人民政府網站
展望
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蓬勃的產業經濟,讓饒平成為粵東一顆璀璨的明珠。展望未來,饒平將繼續秉承潮汕文化傳統,發揚光大中華文明,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