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 土地公 | 財神爺 |
---|---|---|
職責 | 保佑農作豐收、六畜興旺,保佑財源廣進 | 保佑金錢財富,幫助招財進寶 |
掌管 | 土地 | 金錢 |
起源 | 起源於對土地的崇拜,被視為土地之神 | 起源於民間傳説,被視為掌管財富的神祇 |
供奉 | 户外或田邊 | 室內財位 |
祭祀時間 | 無特定時間 | 通常在農曆正月或開店時 |
職責範圍 | 財源、福德 | 金錢財富 |
信徒祈求 | 豐收、財運 | 偏財、橫財 |
供奉方式 | 供奉在土地公廟或路邊樹下 | 供奉在屋內財位上 |
坐騎 | 無 | 無 |
伴侶 | 無 | 有 |
土地公財神爺:招財進寶、守護家園
前言
土地公與財神爺,是華人信仰中的兩位重要神祇,他們掌管著財富、土地,是人們祈求福報、趨吉避兇的對象。本文將深入探討土地公與財神爺的起源、傳説、祭祀習俗等相關知識,並提供供奉指南,讓讀者能更瞭解並善加崇敬這兩位神明。


神明介紹
| 名稱 | 別稱 | 職掌 |
|—|—|—|
| 土地公 | 福德正神 | 守護村莊、賜福子孫 |
| 財神爺 | 招財進寶 | 主掌財富、招攬富貴 |
土地公: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民間信仰中常見的守護神。相傳土地公原為凡間的善人張福德,因勤儉忠厚,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福德正神」,掌管地方上的安寧與財富。土地公通常被塑造成和藹慈祥的老翁,手持枴杖,象徵著穩重與長壽。
傳説中的財神爺:
財神爺的形象眾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 趙公明:民間傳説中以武力鎮守財庫,手持鞭子的武將。
- 范蠡:春秋時代的越國大臣,辭官後經商致富,被奉為財神。
- 關公:三國時代名將,因忠義仁勇,被尊為武財神。
祭祀習俗:
民眾祭祀土地公財神爺的方式有許多種,常見如下:
- 供品:
- 土地公:三牲(豬肉、雞肉、魚肉)、五果(香蕉、蘋果、柳丁、鳳梨、甘蔗)
- 財神爺:金元寶、聚寶盆、發財金
- 祭拜時間:
- 土地公:每月初二、十六
- 財神爺:每年農曆正月初四或初五
- 祭拜方式:
- 擺設香爐、供品於神龕前
- 點燃香燭,虔誠祈求福報
- 擲筊請示神明是否享用供品
供奉指南:
供奉土地公財神爺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 供奉位置:
- 土地公:宅院入口或屋角外
- 財神爺:面對大門或財位
- 神像選擇:
- 土地公:和藹慈祥的形象
- 財神爺:手持金元寶或聚寶盆的形象
- 供奉禁忌:
- 污穢不潔的物品
- 供品擺放不潔或不美觀
- 貪心求財而非祈求平安福報
延伸閲讀…
今天土地公生日這10件事保佑你賺大錢要你一路笑到年底
土地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