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獅:香港和上海的標誌性象徵
引言
[滙豐獅(英語:HSBC lions)],這對雄偉的銅獅雕像,屹立於上海和香港的滙豐銀行大樓前,已成為這兩座城市的獨特標誌和滙豐銀行的象徵。


上海的銅獅
第一對銅獅鑄造於1923年,放置在上海外灘的滙豐銀行大樓前。1921年,時任香港總經理亞歷山大·高登·史提芬倡議製作這兩尊銅獅,設計靈感來自威尼斯軍械庫外的比雷埃夫斯獅子,被視為威尼斯守護神聖馬克的象徵。
這對銅獅最初被命名為「史提芬」和「施迪」,分別以史提芬和上海分行總經理施迪命名。史提芬以張嘴咆哮的姿態示人,而施迪則保持靜止不動。業界人士認為這反映了兩位銀行家的個性。
香港的銅獅
1935年,滙豐仿照上海的銅獅鑄造了兩尊相同的獅子,安放於香港德輔道中的總行大廈前。這些銅獅由雕刻家威廉·韋達設計,並由銅匠周燕翔鑄造。與上海的銅獅一樣,這兩尊銅獅也被命名為「史提芬」和「施迪」。
兩座城市的銅獅
在上海和香港,銅獅都成為崇敬的對象。由於它們卓越的聚焦點,它們被視為幸運和繁榮的象徵。年輕夫婦會帶着幼童撫摸雕像的爪子和鼻子,希望能從中獲得好運。
在動盪中的生存
二戰期間,上海和香港的銅獅都面臨過挑戰。上海的銅獅曾被日軍鋸割,但最後並未被拆走。香港的銅獅在日本佔領香港期間被運至日本,後來在美軍的幫助下運回香港。
現代的挑戰
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中,滙豐被指打壓示威者,香港的銅獅遭到破壞,包括噴上紅漆、貼上標語和縱火焚燒。經過逾9個月的維修,銅獅於2020年重新對外展示。
修復和象徵
滙豐表示會繼續聘請專家對銅獅進行全面修復。這對銅獅是上海和香港兩座城市歷史和文化的見證,它們象徵着滙豐銀行在兩地悠久的歷史和持續的承諾。
銅獅的傳奇
歷經歲月的變遷和時代的動盪,「史提芬」和「施迪」這對銅獅已成為滙豐銀行和兩座城市人民的象徵。它們不僅是建築瑰寶,更代表着勇氣、韌性和永恆。
歷年大事
事件 | 時間 |
---|---|
上海第一代銅獅鑄造 | 1923 |
香港第二代銅獅鑄造 | 1935 |
上海銅獅遭到日軍破壞 | 1941 |
香港銅獅遭到日軍劫掠 | 1942 |
美軍將香港銅獅運回 | 1946 |
香港第二代銅獅暫時安置在皇后像廣場 | 1982 |
香港第二代銅獅重新安置 | 1985 |
香港銅獅遭到示威者破壞 | 2020 |
香港銅獅完成維修 | 2020 |
匯豐獅子:見證百年銀行傳奇與文化象徵
緣起與意義
匯豐獅子是匯豐銀行的標誌性象徵,其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後半葉。作為英國遠東最大的銀行,匯豐當時在上海設立分行,為了展現其威嚴與可靠性,便在建築物上放置兩尊青銅獅子。
兩尊獅子分別取名為「史提芬」和「史提提」,其中「史提芬」象徵著力量與勇氣,「史提提」則代表著智慧與機智。它們不僅保護著銀行大樓,也成為匯豐銀行堅定不移、財富安全的代表。
歷史沿革
自上海分行設置獅子雕像後,匯豐銀行在世界各地分行也陸續放置了獅子雕像。這些獅子雕像不僅成為分行建築的標誌,也見證了匯豐銀行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與發展。
地點 | 獅子雕像名稱 |
---|---|
香港總行 | 庇護、保善 |
倫敦總部 | 威廉、理查 |
巴黎分行 | 塞茜莉亞、奧古斯丁 |
紐約分行 | 勇氣、智慧 |
文化象徵
匯豐獅子不僅是匯豐銀行的標誌,更是一種文化象徵。在亞洲文化中,獅子象徵著權力、尊嚴和財富。匯豐獅子的放置,也反映了匯豐銀行在當地根深蒂固的聲望和地位。
除此之外,匯豐獅子還傳達著匯豐銀行重視傳統與創新的特質。一方面,獅子雕像保留了傳統的設計和象徵意義;另一方面,它們又隨著時代變遷而融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城市景觀中。
藝術價值
匯豐獅子的藝術價值也備受推崇。這些獅子雕像大多由著名藝術家設計,採用優質材料製作,不僅具有裝飾性,更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美學價值。
總結
匯豐獅子是匯豐銀行百年傳奇的見證者,同時也是匯豐文化和品牌形象的代表。它們不僅守護著銀行的資產和聲譽,更傳達著匯豐銀行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時至今日,匯豐獅子仍然是匯豐銀行和亞太金融產業的標誌性符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