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栽培入門
作為仙人掌科的一員,紅龍果原產於墨西哥,擁有「Dragon Fruit」的英文名稱。因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素,受到消費者歡迎。
品種選擇
在台灣,三角柱屬是栽培紅龍果的主要品種,可分為白肉種和紅肉種。白肉種果實為紅皮白肉,果形多為長橢圓形或圓形;紅肉種外觀為紅皮,果形為扁圓形、圓形或橢圓形,果肉顏色由深紅至紫紅色不等。
栽培管理
紅龍果喜好在通氣性良好、保濕的區域生長。根系多分佈於土面下30公分以內,採橫向生長。莖條稱為肉質莖,外層具有蠟質和角質層保護,中間是貯藏養分的葉肉組織。


紅龍果的枝條生長長度需與支架高度搭配,一般留存於90-120公分之間,避免垂觸地面。
紅龍果的花為完全花,具有萼片、花瓣、雄蕊與雌蕊。花柱長短及柱頭與雄蕊的位置決定了是否需要人工授粉。
紅龍果果實可分為果皮、果肉與種子。果皮外部的鱗片狀構造為萼片。果肉是由胚珠柄發育而來,果實大小與種子數量有關。
修剪管理
修剪
紅龍果修剪可分為三階段進行:果實產季結束後(11-3月)、新梢抽萌後選擇新梢作為結果枝、抹芽處理。修剪時應提早除芽,避免養分消耗。
疏花與疏果
紅龍果在中部地區於5月初(紅肉種)及5月中旬(白肉種)開始產生花蕾,進入生殖生長期。每批花苞形成數量會呈大小批輪替產生,因此在大批花形成時應提高疏花量。
產期調節
主要產期調節可分為:主產季內5-10月產量調節與非主產季11-4月夜間燈照產期調節。
病害防治
莖潰瘍病
莖潰瘍病由子囊真菌引起,會造成莖部腐爛、影響果實外觀。初期病徵為淡黃色病斑。
基腐病
基腐病主要感染根部,植株基部出現水浸狀,切開後呈現枝條組織褐化。
濕腐病
濕腐病易感染採收後果實,由花柱或果梗切口處入侵,果肉產生水浸狀軟腐。
害蟲防治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廣食性,危害各式果樹、蔬菜、花卉。幼蟲會取食紅龍果植株,導致枝條相互碰觸產生傷口。
果實蠅
瓜、果實蠅雌蟲會以產卵管戳刺紅龍果果實產卵,造成果表傷疤。孵化後蛆蟲會鑽食果肉,使得果實腐敗。
金龜子
金龜子幼蟲(雞母蟲)以腐植質為食,會造成幼果果表損傷。
椿象
椿象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對植物造成直接傷害。危害花苞、幼果時會產生點狀傷疤或顆粒狀突起。
薊馬
薊馬為廣食性小型害蟲,取食植物幼嫩組織。體型小、喜歡躲藏於植株縫隙,危害初期不易察覺。
種植火龍果:從準備到收成的終極指南
種火龍果是一種既美味又營養的水果,種植起來也相對簡單。以下是一份詳細指南,引導你從準備到收成的每個步驟:
準備
選址:火龍果需要充足的陽光和良好排水。選擇一個全日照且排水良好的地方。
土壤:火龍果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富含有機質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最為理想。
支架:火龍果是一種攀緣植物,需要支架來支撐。可以使用木樁、金屬柱或棚架。
種植
扦插或嫁接:火龍果通常通過扦插或嫁接來繁殖。扦插是最常見的方法,但嫁接可以提供更快的結果。
種植時間:春季或初夏是種植火龍果的最佳時間。
種植間距:種植間距取決於所使用的品種。一般而言,大型品種之間應留出 3-4 公尺,小型品種之間應留出 2-3 公尺。
照顧
澆水:火龍果耐旱,但定期澆水對於生長至關重要。夏季每週澆水一次,其他季節每兩週澆水一次。
施肥:每月施用一次有機肥料,以提供所需的營養。
修剪:修剪火龍果以控制生長並促進結果。修剪掉死枝、病枝和過於茂盛的枝條。
授粉
火龍果是自花授粉的,但人工授粉可以提高產量。在花朵開放的夜晚進行授粉,用棉花棒或刷子將花粉從雄蕊(中心部分)傳遞到雌蕊(底部部分)。
結果
開花生長期:火龍果的花朵生長期約為 2-3 週。
果實成熟時間:授粉後 30-40 天,果實會開始成熟。
延伸閲讀…
怎麼種火龍果? – 農業知識入口網
火龍果種植 – 農業知識入口網
收穫:當果實表皮變軟且顏色變亮時,即可收穫。小心地將果實從莖上扭下或剪下。
品種
紅皮白肉:果肉甜美多汁,種子較少。
紅皮紅肉:果肉較紅,甜度較低。
黃皮白肉:果肉較酸,營養價值較高。
品種 | 果皮顏色 | 果肉顏色 | 甜度 | 產量 |
---|---|---|---|---|
紅龍果 | 紅色 | 白色 | 甜 | 高 |
黃龍果 | 黃色 | 白色 | 酸 | 中 |
紫龍果 | 紫色 | 白色 | 中 | 低 |
黑鑽龍果 | 黑色 | 白色 | 極甜 |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