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葬】植葬知多少!5分鐘搞懂樹葬、植存的差異和申請流程

【植葬】植葬知多少!5分鐘搞懂樹葬、植存的差異和申請流程

身後事日漸開放多元,環保自然葬受到矚目。其中,植葬逐漸受到藝人青睞,其緣由何在呢?探究植葬前,釐清「環保葬」的概念,樹葬、花葬等皆屬於環保葬範疇,共同特色在回歸大地,永續留存,為子孫後代保留空間。

植葬,又稱綠葬,不同於樹葬在公墓進行,而是將骨灰埋葬於公墓外的特定綠化地,與自然融為一體,不留痕跡。植葬不限於特定儀式,家屬於緬懷時可自行追思或使用線上追念系統。

植葬 Play

植葬雖標榜環保,但並非沒有限制,一旦植存後無法再收回骨灰。故家屬需謹慎評估,以免日後遺憾。同時,植葬地點的土壤特性也應考量,避免骨灰分解不全,造成環境負擔,適得其反。

植存流程大致如下,火化後的骨灰經磨碎後,葬入政府指定的綠地,並依家屬喜好,可在上方種植樹木植被。

植葬

與樹葬相比,植葬費用較低甚至有免費區域,但行政規費用仍然需支付,詳見表格:

| 項目 | 費用 (新台幣) |
|:—|:—:|:—:
| 行政費 | 500-1,000元 |
| 骨材費 (骨灰罈) | 無 |
| 埋葬費 | 500元 |
| 造景費 (種植樹苗) | 500-1,500元 |

植葬的祭祀形式不拘泥於形式,可以選擇在指定地點追思,也可以透過線上方式進行。

植葬固然崇尚回歸自然,卻仍有需留意的禁忌,例如部分會葬區域的土壤可能導致骨灰分解不良,影響環境。此外,植葬後骨灰難以收回,家屬需謹慎考慮,三思而後行。

綜上所述,植存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環保葬方式,具備不佔空間、環保無汙染的優點。但家屬需注意其限制與禁忌,並審慎評估是否符合個人意願。

植葬:綠色殯葬的新選擇

植葬,讓生命回歸自然

植葬是將骨灰與可分解的容器埋入土中,讓逝者遺體以最自然的方式回歸大地。與傳統火葬和土葬不同,植葬提倡環保與永續的殯葬理念。

植葬的優點

植葬具有以下優點:

優點 説明
環保 不需傳統棺木或墓碑,減少環境污染
永續 遺體化為養分,滋養植株
紀念意義 植株象徵生命的延續,提供親屬哀悼和追思的場所
成本較低 相較於傳統殯葬儀式,植葬費用較低

植葬的流程

植葬流程一般如下:

  1. 骨灰處理:將骨灰裝入可分解的容器中。
  2. 選擇地點:選擇合法的植葬墓園或私有土地。
  3. 挖掘穴位:挖出約 60 公分深的穴位。
  4. 埋葬:將骨灰容器放入穴位中,覆土並種植植株。

植葬的植株選擇

植葬可選擇各種植株,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選擇:

植株 象徵意義
櫻花 美麗與短暫
梅花 堅忍與希望
松柏 常青與長壽
桂花 高貴與吉祥
荷花 純潔與清香

植葬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植葬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 選擇具有環保意識的殯葬服務業者。
  • 確認植葬墓園或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 避免在水源保護區或其他敏感地區進行植葬。
  • 保持植葬地點的整潔與美觀。

結論

植葬作為綠色殯葬的一種新選擇,既能回歸自然,又能提供親屬懷念逝者的場所。透過環保永續的理念,植葬讓生命的終點也能化作另一種形式的開始。

延伸閲讀…

植葬與樹葬有何不同?怎麼申請?

植存-新北市政府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