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亥時辰:


- 人定(21:00-22:59):闔户安歇,護守家宅。
- 黃昏(19:00-20:59):傍晚降臨,倦意來襲。
酉申時辰:
- 日入(17:00-18:59):雞鳴入籠,日落山頭。
- 晡時(15:00-16:59):雷電交加,神力顯彰。
未午時辰:
- 日昳(13:00-14:59):陽氣漸衰,果實成熟。
- 日中(11:00-12:59):日光普照,陽光充沛。
巳辰時辰:
- 隅中(9:00-10:59):霧氣散盡,蛇兒出洞。
- 食時(7:00-8:59):早餐果腹,腸胃蠕動。
卯寅時辰:
- 日出(5:00-6:59):陽光初露,兔兒覓食。
- 平旦(3:00-4:59):老虎甦醒,天地清明。
醜子時辰:
- 雞鳴(1:00-2:59):夜深人靜,牛兒反芻。
- 夜半(23:00-0:59):黑暗籠罩,孕育新生。
12 個時辰:傳統中國計時系統
12 個時辰是中國古代用來計算時間的一種系統,由一天 24 小時中的 12 個時段組成。每個時辰約為 2 小時,並以十二地支的動物符號命名。
時辰 | 時間 | 動物符號 |
---|---|---|
子時 | 23:00 – 01:00 | 鼠 |
醜時 | 01:00 – 03:00 | 牛 |
寅時 | 03:00 – 05:00 | 虎 |
卯時 | 05:00 – 07:00 | 兔 |
辰時 | 07:00 – 09:00 | 龍 |
巳時 | 09:00 – 11:00 | 蛇 |
午時 | 11:00 – 13:00 | 馬 |
未時 | 13:00 – 15:00 | 羊 |
申時 | 15:00 – 17:00 | 猴 |
酉時 | 17:00 – 19:00 | 雞 |
戌時 | 19:00 – 21:00 | 狗 |
亥時 | 21:00 – 23:00 | 豬 |
12 個時辰系統自古以來就用於各種目的,包括:
- 農業:農民根據時辰調整種植和收穫時間。
- 醫學:中醫認為身體在不同的時辰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因此會根據時辰開藥和治療。
- 占卜:算命者使用時辰來預測運勢和命運。
- 文化:12 個時辰系統融入中國文化中,出現在民間傳説、文學作品和藝術品中。
12 個時辰系統雖然已經不再被廣泛使用,但它仍然在傳統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並作為中國計時傳統的見證。
延伸閲讀…
時辰-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十二時辰制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