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緣由
在呂洞賓飛昇成仙之前,他曾兩次科舉落榜,只好靠遺產維生。他有一位同鄉好友苟杳(音同「苟秒」),家境貧寒。呂洞賓同情苟杳,並與他結拜為異姓兄弟。


一日,苟杳的朋友想將妹妹嫁給他。苟杳很喜歡這個親事,但呂洞賓要求新娘先與他同住三晚。苟杳寄人籬下,只好勉強答應。三晚期間,呂洞賓夜夜挑燈夜讀,天明後才離開。第四晚,苟杳與新娘見面,才明白呂洞賓的良苦用心,是要他不要沉迷兒女私情而荒廢學業。
數年後,苟杳果然高中進士,做了大官。夫婦倆與呂洞賓一家依依惜別。又過了幾年,呂洞賓的家園失火,他前往尋求苟杳的幫助。苟杳雖然同情呂洞賓的遭遇,但並沒有實質的幫助。呂洞賓誤以為苟杳忘恩負義,一氣之下回家,卻發現家園已被重新修築,但大門卻披著白布,家中也有一副棺材,妻子在哭喪。原來,在呂洞賓離家不久,就有人前來修繕房子,並聲稱呂洞賓已死在苟杳家中,因此將棺材抬了進來。
呂洞賓打開棺材,裡面是金銀珠寶和一封信,上面寫著:「苟杳非忘恩負義之人,資助修房金銀到。你讓吾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呂洞賓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苟杳一番苦心。
「苟杳」和「狗咬」兩字讀音相似,後來口耳相傳,便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句俗語,形容別人不理解自己的苦心。
呂洞賓與苟杳事件整理
事件 | 時間 | 人物 | 舉動 |
---|---|---|---|
呂洞賓科舉落榜 | 不詳 | 呂洞賓 | 靠遺產維生 |
苟杳貧寒 | 不詳 | 苟杳 | 失依 |
呂洞賓與苟杳結拜 | 不詳 | 呂洞賓、苟杳 | 成為異姓兄弟 |
苟杳娶妻 | 不詳 | 苟杳 | 迎娶新娘 |
呂洞賓與新娘同住 | 三晚 | 呂洞賓、新娘 | 挑燈夜讀 |
苟杳高中進士 | 數年後 | 苟杳 | 做了大官 |
呂洞賓家園失火 | 不詳 | 呂洞賓 | 尋求苟杳幫助 |
苟杳修繕呂洞賓家園 | 不詳 | 苟杳 | 沒有實質幫助 |
呂洞賓誤會苟杳 | 不詳 | 呂洞賓 | 一氣之下回家 |
呂洞賓發現家園被修繕 | 不詳 | 呂洞賓 | 誤以為苟杳已死 |
呂洞賓發現苟杳苦心 | 不詳 | 呂洞賓 | 從信中得知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 不詳 | 民間 | 俗語形成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前言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句諺語流傳甚廣,寓意著善心遭人辜負的無奈與感傷。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句諺語的由來、涵義、現代應用及相關成語,透過這些解讀,讓我們更深入體會善惡之別的智慧。
諺語由來
傳説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下凡濟世,途經一户人家,見一婦人遭毒犬攻擊,便出手相救。婦人得救後,非但不知恩圖報,反而污衊呂洞賓偷竊。呂洞賓一怒之下,化作狂風將婦人吹至深山中。婦人最終悔悟,卻已無法找到呂洞賓,只留下「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嘆息。
諺語涵義
這句諺語闡述了以下涵義:
- 善惡分明:提醒我們善惡有別,做好事應當不求回報,若遇到恩將仇報,亦不必氣餒。
- 良善之心:即使受到不公對待,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良善之心,因為善行本身就是獎賞。
- 待人處事:遇事應冷靜應對,避免被憤怒沖昏頭腦,做出不理智的舉動。
現代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這句諺語仍有廣泛的應用:
成語 | 釋義 |
---|---|
恩將仇報 | 受人恩惠後,反倒報答以仇恨 |
恩斷義絕 | 恩情完全斷絕 |
以德報怨 | 用善行回應別人的惡意 |
有恩必報 | 受人恩惠,必當回報 |
知恩圖報 | 懂得感激他人恩惠並回報 |
表格:諺語相關資訊
項次 | 內容 |
---|---|
出處 | 民間傳説 |
主旨 | 闡述善惡分明、良善之心和待人處事的智慧 |
現代應用 | 職場、人際關係、教育 |
相關成語 | 恩將仇報、恩斷義絕、以德報怨、有恩必報、知恩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