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視覺象徵
太極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重要概念,表示宇宙間萬物根源的至高無上本質。太極圖是表現太極意義的圖形,不同的哲學家有各自的解釋,因此繪製出各種不同的形式。


最著名的太極圖是由趙撝謙所繪的☯,又稱陰陽魚。最早的類似圖案,則見於陳摶傳出的《無極圖》。周敦頤在其《太極圖説》中對太極的闡釋,奠定了後世對此圖的理解。
《太極圖説》將太極圖由上往下讀取。道教觀點,太極分出陰陽二氣的過程,即是返回大道的途徑,因此是逆化。而周敦頤的儒家思想,則著重於仁與義,順應天道。
從本質上看,陰陽代表宇宙間對立、衝突的兩種力量。它們時而相抗衡,時而又交相激盪,時而相互平衡,共同維持著宇宙間動態和諧的狀態。《易經》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即是陰陽相合的道理。
陰陽有四種狀態:對立、互根、消長與轉換。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正是萬物生滅變化的源泉。太極圖上的黑白色彩,分別代表著陰與陽;它們旋轉流動,反映了這兩種力量的動態平衡。
太極圖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中央圓圈,代表太極本身;兩個相交、形似魚形的曲線,代表陰陽二氣;外圍的圓,代表包容萬物的無限空間。
太極的含義有三層:天、人、地在太極圖中分別以白方、黑方和陰陽相交處表示;形與神在太極圖中分別以陽方與陰方表示;精、氣、神在太極圖中以白方、黑方和中部表示。
總的來説,太極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其簡潔而深刻的符象,藴含著中華民族對宇宙本質與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
太極圖的構成
太極圖由一個圓形和兩個魚形組成。圓形代表「太極」,是宇宙的本源和萬物的根基。兩個魚形分別代表「陰」和「陽」,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兩種基本力量。
組成部分 | 意義 |
---|---|
圓形 | 太極,宇宙的本源 |
黑魚 | 陰,女性、黑暗、靜止 |
白魚 | 陽,男性、光明、運動 |
太極圖的運行規律
- 陰陽互根:陰陽二魚首尾相連,表示陰陽相生相剋、相互依存。
- 陰陽變化:黑魚中有一點白,白魚中有一點黑,表示陰陽隨時可以轉化,沒有絕對的界限。
- 動靜平衡:黑魚為靜,白魚為動,兩者平衡運行,體現了宇宙中動靜交替的規律。
太極圖的哲學意涵
太極圖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下哲學觀念:
- 一元論:宇宙萬物來源於一個本源,即太極。
- 對立統一:陰陽二氣相互對立,但又相互依存,構成和諧統一的整體。
- 動態平衡:宇宙運行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陰陽消長變化,維持著平衡的狀態。
- 變化不息: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沒有恆定的事物。
- 回歸本源:陰陽消長循環往復,最終回歸到太極的本源。
太極圖的應用
太極圖不僅是一種哲學符號,也具有以下應用價值:
- 武術:太極拳以太極圖為理論基礎,強調陰陽調和、柔中帶剛的運動方式。
- 中醫:中醫運用太極圖的陰陽學説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
- 藝術:太極圖被廣泛用於繪畫、雕刻、建築等藝術領域,表現陰陽平衡和諧的意境。
- 文化象徵:太極圖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體現了中國人對宇宙觀和人生哲學的思考。
結語
太極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哲學符號,其意義深遠,包含著對宇宙萬物運作規律的深刻洞察。它不僅在哲學、武術、中醫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更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精神象徵。
延伸閲讀…
太極圖的陰陽內涵 – 風水之美
太極圖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