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 | 解釋 |
---|---|
菩提 | 覺悟、智慧 |
三乘 | 聲聞、獨覺、佛 |
聲聞 | 斷我見、我執的菩提 |
獨覺 | 自觀因緣法證得的菩提 |
佛菩提 | 斷煩惱障、所知障證得的菩提 |
無上正等正覺 | 佛菩提的別稱 |
發心菩提 | 發願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
伏心菩提 | 降伏煩惱、行波羅蜜 |
明心菩提 | 觀三世諸法、證得諸法實相 |
相見道 | 分別籌量第八識的別相智 |
總相智 | 觀諸法實相的總相 |
真如性 | 諸法實相的體性 |
大菩提 | 通於理、事的菩提 |
涅槃 | 斷煩惱障證得的智慧 |
所知障 | 障礙真知之智 |
一切種智 | 知諸法的一切智 |
世間煩惱 | 造成生死的煩惱 |
覺有情 | 覺悟眾生的菩薩 |
二障 | 煩惱障、所知障 |
心無掛礙 | 心無障礙 |
遠離顛倒夢想 | 擺脱錯誤的觀念 |
究竟涅槃 | 徹底證得涅槃 |
如來 | 佛陀的別稱 |
心經 | 佛陀宣講的經典 |
空 | 沒有物質、感受、意識 |
色 | 物質 |
十二因緣 | 生老病死輪迴的因果關係 |
正知見人 | 有正確見解的人 |
梵行 | 修行的行為 |
不律儀 | 違反戒律 |
善知識 | 有德行、智慧的人 |
末世 | 末法時代 |
求善知識 | 尋找有德行的人 |
欲修行者 | 想修行的人 |
求如是人 | 尋找這樣的人 |
即得成就 | 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
菩提是什麼意思?
「菩提」一詞在佛教中具有重要意義,意指覺悟、智慧和解脱。本文將深入探討菩提的概念,從其定義、類型到證悟方法。


菩提的定義
菩提(梵語:bodhi)直譯為「覺醒」或「覺悟」,指的是對真理的深刻理解,也就是對宇宙萬物的本質、世界的運行規律和解脱痛苦之道產生徹悟。當一個人證得菩提,便能徹底破除無明和煩惱,獲得真正的解脱和自由。
菩提的類型
菩提分為兩種主要類型:
類型 | 説明 |
---|---|
聲聞菩提 | 通過聆聽佛陀的教法而證得的菩提,重點在於解脱個人煩惱。 |
緣覺菩提 | 通過觀察世間苦難而證得的菩提,重點在於自利利他,度化眾生。 |
證悟菩提的方法
證悟菩提並非易事,需要循序漸進的修行和積累。佛教提出了多種證悟菩提的方法,包括:
- 聞思修三慧: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持佛法,逐步積累智慧和功德。
- 四聖諦:認識苦、集、滅、道的四聖諦,斷除煩惱,走向解脱。
- 八正道:遵循八正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正道,戒除惡行,修持善法。
- 禪定:通過禪坐定心,排除雜念, достичь一心不亂的境界。
- 般若智慧:通過般若智慧,破除無明執著,證悟真空妙有。
菩提的意義
證悟菩提後,生命將發生質的變化。菩提將帶來:
- 煩惱的解脱:斷除貪、嗔、痴三毒煩惱,獲得真正的解脱和自由。
- 智慧的增長:獲得對宇宙萬物的通透理解,明辨是非,趨吉避兇。
- 慈悲的湧現:生起對一切眾生的無限慈悲,發願度化眾生。
- 生命的升華:超越世俗的束縛,進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菩提是佛教修行的終極目標,也是生命解脱和升華的鑰匙。通過理解菩提的定義、類型和證悟方法,我們可以踏上通往覺悟的道路,獲得無上的智慧和解脱。